第九節 培養孩子堅強的意誌品質(2 / 3)

5.孩子沒有恒心的原因

俗話說:“無誌者常立誌,有誌者立誌長。”孩子都有很多的幻想,但幻想不一定都能成為現實,立誌並為此奮鬥則能通往成功之路。但是,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孩子常立誌,今天一個想法,明天又一個想法,幹什麼事也沒個長性,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忽冷忽熱。其實,立誌不在於多,而在於恒。孩子沒有恒心的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1)立誌不專一:特別是年齡小的孩子這方麵的表現較為突出。因為年齡小的孩子心理發展不穩定,所以表現出今天立一個誌,明天立一個誌,想入非非,又見異思遷。孩子之所以立誌不專一也是由於孩子受外界影響所致,今天看到宇宙飛船上天了,就發誓要當個宇航員,趕緊去看幾本天文地理的書;明天看到一位歌星的演唱受到追星族的狂熱歡迎,又立誌要當個歌唱家,趕緊練唱卡拉OK。這種類型孩子的誌向還停留在小孩玩遊戲的水平上,最終導致做什麼事都憑一時興致,沒有常性,一事無成。

(2)立誌不合理:立誌要揚長避短。有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常常是要求多注意孩子不足的地方,並加以訓練,殊不知,孩子長處你不發揚,短處再練也趕不上別人。所以,孩子立誌時經常不考慮自身條件是否可行,有些孩子看見歌星唱得如此好,也不考慮自己的嗓音條件而一心想當歌唱家,認為自己也能達到歌星的演唱水平;有的孩子看見球星們瀟灑地在球場上奔跑,也不考慮自己的身體素質如何,一心想成為足球明星。這種立誌者多是要受挫的。家長在對孩子立誌加以指導的時候,應該告誡孩子要先分析自己的條件,揚長避短,一定要根據自己的特點來確立目標,才會有成功的希望,千萬不要趕時髦。

(3)立誌不實施:立誌後不付諸行動是孩子常犯的毛病,這樣隻能使行動目標停留在想象中,最後變為空想。這些孩子總想的是,今天不行,還有明天呢。結果是一天拖一天,目標從未實現,“老大徒傷悲”。有的孩子甚至想把今天的困難推遲到明天,一些孩子還認為困難會拖消失的。對於這種孩子,家長應該教育他確立目標後就應從今天開始,珍惜時間,付諸行動,隻有做了才有實現的可能性,坐享其成是不行的,世界上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孩子的自製力比較差,家長應該多督促孩子,使其形成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

6.怎樣培養孩子的堅強性格

有研究表明,那些成績卓著的人,並非隻在智商一項上出類拔萃,而且與其人格特征有密切關係,其中最重要的是具有堅強的性格。當一個複雜的問題擺在人們麵前時,需要明確而及時地做出決定。如果是個性格堅強的人,往往能夠冷靜地分析問題,設法排除各種不利因素,做到當機立斷。而性格軟弱的人就不同了,他們往往猶豫不決,瞻前顧後,以致坐失良機。堅強性格是成就事業的不可缺少的條件,堅強性格的人也往往是生活中的強者。

如何培養孩子的這種性格呢?

(1)學會不依賴家長:如果由於家長的嬌寵,一個快上小學的孩子,還要讓爸爸媽媽穿衣、洗臉,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怎能會堅持不懈地為完成一項事業而不停地努力?依賴本身就滋生懶惰,使人產生精神鬆懈,不願獨立思考,易為他人左右等。所以,讓孩子從小事事依賴於父母,並不是在幫助孩子,而是在坑害孩子。

(2)給孩子提出要求:給孩子提出一些力所能及的要求,如讓孩子摔了跟頭不哭。做家長的應該在孩子眼淚還未流淌下來之前,利用孩子的好強心理,鼓勵孩子說:“勇敢的孩子自己爬起來,不哭。”孩子往往真的不哭了,這時候,家長應及時給予表揚或獎勵,以強化這一成果。當然,家長同時也應該注意孩子摔跟頭是否受了傷。這樣耐心引導,並不斷選擇具體可行的要求進行培養,那麼孩子的堅強性格一定會逐漸形成。

(3)讓孩子經曆挫折:家長要知道,孩子不經風雨,難成大器。家長不應該包辦一切,而應該讓孩子親身體驗成功和失敗。一個沒有親身體驗成功和失敗的孩子,其人格是不可能得到健康成長的。一些家庭條件比較優越的孩子,為什麼自理能力和獨立性不如家庭條件差的孩子,就是因為他們的家長給孩子創造了優越的條件,不必讓孩子自己去奮鬥,去爭取,結果反而害了孩子。

7.怎樣培養孩子的勇敢精神

(1)一個心理學試驗:蘇聯心理學家曾設計了一個“拾柴”試驗。這個試驗情境是要求某一寄宿學校的學生在冬天的夜晚外出拾柴用以烤火取暖。事先,試驗者把一部分幹柴放在離宿舍不遠的側麵,那裏很黑,被認為是“可怕的”窪地;把一些濕柴放在離宿舍較遠的棚子裏,而且一路都有燈光,道路平坦。學校布置學生定期在冬夜裏去拾柴,並讓他們知道幹、濕柴的堆放地點,但學校不具體規定每個人到哪兒去拾柴。在活動中,試驗者隱蔽在交叉路口觀察孩子們的行動。結果發現,有的學生高高興興地到漆黑的窪地中去拾幹柴;有的學生卻嘟嘟囔囔,邊走邊發出怨言,但終歸去了窪地拾幹柴;還有一部分學生因膽小怕黑,寧肯走遠道去棚子裏取濕柴。以後,試驗者又不斷地施以教育影響,到窪地取幹柴的孩子漸漸多了起來。這一試驗結果顯示出,去窪地拾幹柴的學生表現出較好的意誌品質,勇敢、負責、主動,而去拾濕柴的學生表現出畏縮、膽怯、動搖、貪圖方便等不良的意誌品質。

(2)培養孩子勇敢精神,是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重要任務:孩子在1歲前是什麼都不怕的,1歲以後,隨著大腦功能的發展,生活內容的增多,經常會遇到某種事情而產生恐懼心理,如怕雷聲、怕黑暗,怕動物,怕單獨一人在家等。孩子擔心害怕,主要是由於教育不當造成的,如家長膽小,什麼事都謹小慎微,講鬼的故事,讓孩子看驚險凶殺等內容的電影、電視等。另外,家庭不和,家長打架等都會使孩子膽小、情緒緊張、思想壓抑、精神恐懼。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很容易感情脆弱,遇事退縮,畏首畏尾。

(3)培養孩子勇敢精神的方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來培養孩子的堅強勇敢精神:

①給孩子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講英雄人物故事,看一些戰鬥故事片。這都能激勵孩子做不怕犧牲、英勇、果敢的人。

②放手讓孩子做一切能做的事。不要過多地限製孩子。孩子1歲多會走了,就不要再去扶他,讓他到處看看,玩耍各種東西。就是跌倒了,也不要去扶他,讓他自己爬起來。大一點的孩子喜歡奔跑、追逐、滑梯、爬坡,隻要沒有危險,就不要去幹預。如果什麼都不讓他幹,他就什麼也不會幹,勇敢精神就培養不出來,就會變得怯懦,膽小怕事。到公園或郊外遠遊,要鼓勵孩子過獨木橋,走平衡木,坐遊樂場的飛船、火箭。在家裏要鍛煉孩子的膽量,養成可以獨自一人在房間、晚上一人關燈睡覺的習慣。

③消除恐懼心理。有的孩子很願意摸小動物,如小貓、小狗、小雞等,但大人卻不讓他摸,說“小貓抓你”,使小孩由喜歡小動物變得見到小動物就害怕。為了消除孩子的害怕心理,家長無論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也不能嚇唬孩子,已經形成了害怕心理的要解釋清楚,使他消除掉。如孩子害怕貓、狗,我們可以當著孩子的麵逗玩貓、狗,抱它、摸它的毛,使孩子認識到貓、狗並不可怕。孩子怕黑暗,家長可講夜裏黑暗是一種自然現象。這樣,便可有效地消除孩子的害怕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