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孩子在與同學的交往過程中非常敏感,他們總是根據別人對自己的態度來猜測其是否對自己不好,是否議論自己和說自己的壞話。造成孩子心胸狹隘、猜疑的原因,除性情內向、思慮過度、多疑、氣量小之外,家庭教育偏差也會導致孩子心胸狹隘。一些家長常以自己的處世哲學來教育孩子,他們害怕孩子離開家門,過分渲染世態炎涼、人間冷漠,向孩子展示諸多的社會陰暗麵,讓孩子每每留心,處處提防,使孩子處於一種緊張的情境中。在孩子眼裏,他們將麵對的是黑暗、悲涼而無望的世界,他們要時刻搜尋算計自己的人們,眼神充滿敵意,整日“明察秋毫”,甚至是無端地猜疑。生活在這種情境中的孩子,失去了孩童應有的歡樂與幸福。
作為家長,過早地將社會的陰暗麵帶入孩子的交往環境中,不利於孩子心靈的純淨。如果讓孩子整天去提防別人的算計,就會影響學習。家長的引導不當會使孩子在為人處事方麵形成許多不良的性格特征,造成孩子心胸狹隘,斤斤計較,戒備心強,憂慮不安,怨天尤人,敵對性強,為人刻薄,對小事耿耿於懷,難與人和睦相處,也不能助人為樂,終日處於氣惱、悲傷之中。家長的教育雖然提高了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但為孩子帶來了心靈苦悶。
專家提示:
家長培養孩子坦蕩胸懷的方法:
①不要汙染孩子心靈的淨土。家長不要在茶餘飯後,甚至是飯桌上當著孩子的麵談論工作單位裏的醜事,特別是人際矛盾,爾虞我詐等社會陰暗麵。
②教育孩子正確地為人處世。家長應教育孩子以真誠、友善的態度來對待別人,教給孩子一些具體的交往技巧,告訴他們大多數同學都是善良友好的,心靈是純淨的。教會孩子去辯證地看待他人,分辨友善與不友善,不要以敵對、消極的態度對待所有人。
③讓孩子用真情去體驗人間情義。在家庭中,父母應為孩子創造了一個溫馨、快樂、真誠的氣氛,家長與孩子之間要體現真誠,讓孩子把這種待人的真誠帶到社會上,帶到與同學的交往中。
④教育孩子多從正麵看問題。同樣一件事,有人偏愛於從消極方麵看問題,有人偏愛於從積極方麵看問題,不同的思考視角給人們帶來了不同的心理感受。當人們常從正麵看事物時,就會感到心胸開闊,心情舒暢,寬以待人;反之,當人們習慣於從反麵看事物時,就會心地狹隘,情緒鬱悶,難以與人為善。對於那些悲觀、孤僻的孩子,家長應該教育他們善於從積極方麵來看待事物,這樣就能開闊胸懷,創設良好的人際環境,獲得更多的朋友。
⑤培養孩子的寬宏度量。胸懷坦蕩的人,能包容萬事萬物,待人接物大度豪放,與人為善,寬以待人,這些都是良好的人際品質。相反,心胸狹隘的人,待人處事斤斤計較,為人刻薄,猜疑妒忌,過於注意細枝末節,人際關係不佳。“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朋”,對別人過於苛求、猜疑,會失去朋友的情義。家長應向孩子講明猜疑的弊端,不要以自己的主觀猜測代替客觀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