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懲罰方式是不好的。
(1)不恰當懲罰的方式:
①一冷一熱,一軟一硬,軟硬兼施。在家長中一個采取強硬的方法,信奉“棍棒”教育,另一個則采取溫柔的手段,安撫、慰藉孩子;家長中一個人對孩子冷淡、漠然,另一個人就對孩子溫和、熱情。在這樣的懲罰下,往往使一個家長的懲罰效果,在另一個家長的溫柔下全給否定了。如有的孩子在爸爸的批評下,孩子正反思悔過,麵壁而泣,那邊媽媽已經為孩子做了許多好吃的飯菜。不久,孩子又被媽媽狠狠數落了一通,不吃飯了,爸爸又著急了,偷偷塞給孩子幾個零花錢讓孩子買點自己喜歡吃的。一反一正,一來一去,孩子就在這“一硬一軟”、“一冷一熱”的教育模式中困惑起來,搞不清楚誰是對的,是爸爸,還是媽媽,還是自己根本就沒有錯。這樣,懲罰就失去了它應有的教育作用。而且,孩子在經曆了這樣一次和兩次後也學會了逃避懲罰的辦法,爸爸要施加懲罰時,就投靠媽媽,尋求媽媽的保護和安慰,反之亦然。
②先冷後熱,先硬後軟。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在懲罰孩子以後,又怕孩子受不了,再加上自己心疼孩子,於是主動向孩子承認錯誤,做檢討,請求孩子的原諒,而沒有向孩子指出懲罰他的原因。家長這種忽冷忽熱、冷熱無常的做法會使孩子感到委屈,不知道自己究竟錯在哪裏,還是自己根本沒有錯。這樣的懲罰可以造成孩子不知如何改正錯誤,同樣的錯誤還會再犯,又照樣受到懲罰,最後進入一個怪圈,先懲罰,再請求孩子原諒,這樣孩子的錯誤是不能改掉的;孩子也可能無所適從,不知該如何做才好。孩子的成長、個性的形成,需要一個穩定的、有利的環境。家長對孩子冷熱無常、態度轉換過快,則會使孩子無法形成成熟穩定的個性。
對孩子的管教要嚴格。但是,嚴格並不是打罵施暴,更不是虐待,懲罰隻能作為不得已而用之的教育手段,而且隻能作為一種最後選擇使用的手段。懲罰並不是目的,但懲罰手段隻要運用得當,也會發揮一定的教育效果。
(2)恰當的懲罰方式:
①家長在懲罰孩子的時候,兩個人要行為、意見一致,互相配合。如果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不能行為、意見一致,不能相互配合,則會引起爭端,使孩子可能利用父母間的矛盾逃避自己應負的責任。
②懲罰之後,示之以愛,曉之以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稍過一會兒,家長應表達出對孩子的愛,但同時要使他們明白家長這樣做是為了幫助他改正自己的錯誤行為,是出於對他的愛。不要因這場懲罰而損害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感情。但是,不要忘了對孩子曉之以理。
③教育要有一致性、穩定性。家長對孩子的要求要在一定的時間內保持一致,不能現在是一種態度,一會兒又變成另一種態度。
④用自然結果法代替懲罰。自然結果法是法國大教育家盧梭在其教育專著《愛彌兒》中提出的教育方法,是讓孩子體會到他們的某些行為所帶來的自然後果,而沒有家長的任何幹涉。如有的家長對孩子穿衣服也非常注意,結果隻要家長沒有安排自己穿什麼衣服,孩子就不會穿,所以應讓孩子自己決定今天該穿什麼衣服。如果不穿足夠的衣服會冷,甚至感冒生病;不吃飯會餓等。孩子可以從這些自然結果中得到教訓而自動改正不良行為。
6.不要粗暴地對待孩子
(1)粗暴對待孩子的形式多種多樣: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不夠耐心細致,使用過於粗暴的言辭、行為,結果必然是適得其反,事與願違。當孩子遇到考試失敗或別的挫折時,有些家長不是寬慰鼓勵孩子,幫助孩子找出失敗、挫折的原因,而是諷刺、挖苦孩子,粗暴地對待孩子。家長對於孩子的不爭氣,常常說:“你真笨”、“真愚蠢”、“蠢豬一樣”、“人家都比你強”。還有的家長在孩子做錯了事或弄壞了某件東西後,不分青紅皂白,大聲嗬斥孩子,還有的家長更幹脆,什麼話也不說,上來就是一頓拳腳。
(2)粗暴對待孩子的消極後果:對孩子粗暴的教育方式所帶來的消極後果有以下幾個方麵:
①使孩子的心靈遭受損害。當家長打罵、訓斥孩子時,孩子的心靈和肉體都會有所反應,他會有不滿、委屈、憤怒和仇恨的情緒,甚至有報複的幻想。同時,正因為有這種報複的幻想而自覺慚愧,又因為這種慚愧而深感不安,從而使孩子幼小的心靈遭受折磨,並因此而造成損害。
②損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當家長粗暴地對待孩子後,孩子慢慢就會相信自己是個笨蛋,失去了自尊和自信。並會認為自己真的很笨,因此在一些重要的場合,就會非常膽怯,而且會產生回避行為,這樣的孩子在遇到困難或障礙時,再也不會動腦筋下工夫戰勝困難,而認為自己要避免被別人嘲笑,隻有不去參加比賽或競爭。一旦損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對孩子的影響將是一生的。
③粗暴引發粗暴。家長非常粗暴,動不動就打罵孩子,會引起孩子的粗暴行為。要知道家長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家長對待孩子的粗暴方式也讓模仿能力非常強的孩子學會了粗暴,可引發孩子的不良行為。如將自己的不滿發泄在同學身上,粗暴地對待自己的同學,打罵欺淩比自己弱小的同學。稍大一點的孩子也會用粗暴的方式反抗自己的家長。
④粗暴引發孩子不良的個性。家長粗暴地對待孩子不僅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甚至使其失掉自信心,可以使孩子形成懦弱、膽小、多慮、優柔寡斷和孤僻等不良性格特征。
專家提示:
家長對待孩子要寬嚴適度,準確運用獎懲手段。這樣,才能使孩子明辨是非,知道對錯,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