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不合理地應用獎懲(2 / 3)

②尊重孩子,對孩子的批評要適可而止。對孩子的錯誤可以找一個時機,雙方坐下來,家長鄭重其事、心平氣和地以平等的口氣把孩子的所作所為分析一遍,使其明白利害,明辨是非,做到心服口服。這種談話一次即可,千萬不能多,也不能沒完沒了,批評多了反而不起作用。另外,還可以通過對好人好事的議論,對優良品質和良好習慣的讚揚,使孩子從中悟出該怎麼做。

③家長要善於控製自己的情緒,不要把批評孩子當成自己發泄的渠道。當自己想要批評孩子時,先要忍耐一下,換一個角度重新審視孩子,多看一下他的可取之處,這時怒氣就會消失,還會發現孩子的優點越來越多。

④不期待孩子完美。每個家長都不要期望成長中的孩子十全十美,期望他們的行為合情合理。因為這是不現實的,他們有自己的心理和行為特點,有自己看待問題的方式方法。成長中的他們出現錯誤或過失是在所難免的,家長應學會以寬容、理解的態度來對待他們,不要緊盯著他們的缺點。要知道多次越來越沒分量的批評不如一次恰如其分的批評。

3.金錢作為獎勵的唯一手段

(1)金錢作為獎勵的唯一手段是當今較為普遍的現象:很多家長把金錢當成獎勵孩子的唯一的手段,一切用錢來了結。這樣的家庭教育是非常成問題的。許多家長一提到要獎勵孩子,就立即想到了要給孩子獎金,覺得既方便又實在,還能起到獎勵的作用。家長希望給孩子以現金獎勵,孩子能拿到錢,他們能看到給孩子帶來的期望的結果就皆大歡喜了。至於能不能真的起到獎勵的作用,會不會帶來其他影響,卻從來沒考慮過。

獎勵是一種對孩子比較突出的、優秀的行為或取得預期的結果給予肯定的評價,並使用某種手段給予強化,促使孩子繼續發揚優點,再接再厲,取得更大、更多成就的教育方法。它也是家庭教育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獎勵使用得當將有助於孩子良好人格的形成和發展,有助於激發孩子進一步學習的動機,也有助於抵製與克服不良品行的滋生和蔓延,起到積極而有效的激勵作用。正確的獎勵可以增強孩子的榮譽感與自尊感,使他們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促使他們奮發向上,但獎勵要慎重、準確、講究分寸。父母對孩子的獎勵方法和手段過於單調,過於頻繁,會使孩子對獎勵無所謂,使獎勵失去應有的分量,所以孩子對獎勵不獎勵無所謂,這就失去了獎勵的意義。有的時候獎勵不當,不但起不到激勵作用,反而會產生負麵影響。僅僅將金錢作為獎勵的唯一手段,這是對獎勵方法簡單化處理。這不僅不能起到激勵孩子的作用,還會因為頻繁而盲目地使用金錢手段,給孩子帶來許多消極的影響。

(2)金錢獎勵會給孩子帶來的不良影響

①會使孩子形成拜金主義思想。這種獎勵的方式,會讓一個沒什麼辨別力的孩子片麵地領略了金錢的魅力,會誇大金錢的作用,從而拜倒在金錢的“魔力”下。

②降低獎勵的激勵作用。金錢並不是一個具有較強的激勵作用的激勵物,更何況是頻繁地使用金錢獎勵,就更會降低獎勵的作用。對孩子來說,金錢並不是最具有吸引力的,尤其是孩子的吃穿住行都是由父母承包,而且有零花錢的情況下,孩子並沒有對金錢的迫切需要。另外,金錢的獎勵與孩子的榮譽感、自尊感沒有關聯,這種獎勵無益於孩子榮譽感和自尊感的建立。

③金錢獎勵會使孩子產生一些不良的行為。輕而易舉地獲得的金錢,孩子並不會珍惜。高興、欣喜之餘,就會亂花錢。反正是意外之財,不花白不花。於是,請客吃飯,進遊戲廳,買名牌,花錢如流水。甚至有的孩子為了獲得家長的金錢獎勵,在同學們麵前擺闊,不惜編造成績單,製造謊言,蒙騙父母;有的孩子甚至產生了狹隘的競爭心理,詆毀、貶低別人;有的孩子因為錢而走上了犯罪道路。

④金錢獎勵會使孩子在其他方麵發展落後。如果家長僅以金錢來獎勵孩子的學習,這極易使孩子隻關注自己的學習而放鬆其他方麵的自我要求。他們可能在體育鍛煉、社會交往能力方麵有很大的缺陷。結果出現了社會適應不良,甚至在上大學後也無法處理人際關係。

4.家長在不良價值觀基礎上產生的不良激勵

現在有很多家長,在他們不恰當的獎勵下,使孩子的意誌品質變得脆弱,在這種激勵下孩子非常害怕困難,一旦在學習上遇到困難,就退縮不前,成為意誌薄弱的人,所以要改變這種不正確的激勵措施。

很多家長具有以金錢來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的價值觀,他們以賺錢多少作為衡量一個人能力高低、本事大小的重要標準。一個人擁有的金錢越多,似乎他的本領就越大,能力就越強。但是,家長要認識到一個人能得到金錢的多少並不是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隻要家長樹立這樣的價值觀,就不會向孩子灌輸金錢至上的觀點。

很多家長有金錢至上的觀點,雖然現在這個社會金錢占很重要的位置,但是要破除“金錢萬能”的觀念,尤其是在我們國家,有著深厚的儒家文化積澱,有著悠久曆史的“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道德傳統。要知道在這樣的社會中有許多東西不是金錢可以購買的、可以替代的。如友誼、愛情、感情是不能靠金錢來獲得的,如果我們張口是錢,閉口是錢,隻會惹來人們的鄙視。尤其是在孩子很小,還沒有什麼辨別力、判斷力的時候,在價值觀、是非觀還沒有形成的時候,被迫地、潛移默化地接受“金錢至上”的觀念,形成金錢萬能、金錢至上的拜金主義思想,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5.不恰當的懲罰

現代兒童教育觀點提倡對孩子鼓勵和表揚,但大多數中國家長卻喜歡懲罰的作用。懲罰作為一種教育形式或手段,並非完全失去其存在的價值,對兒童尤其是6歲以下的幼兒,某些時候,懲罰還是必要的,因為他們的心理還沒有成熟到可以接受說理教育。懲罰的目的在於提醒孩子:社會對他們的行為是有限製和約束的,不能為所欲為。尤其在一些場合不容多講道理,如在大庭廣眾之下,需要迅速約束住孩子的搗亂行為,懲罰不失為一種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