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不為貧賤富貴所動(1 / 1)

孟子說:貧賤不能移。在麵對簡樸的生活,你是否動搖了艱苦樸素的信念?要是你貪圖富貴,不擇手段為自己謀權謀利,你往往是那種為人們所唾棄的貪官。曆史上有好多人兩袖清風,不為貧賤富貴所動,成了人們效仿的榜樣。像範仲淹,他一生為官清廉,勤儉節約,才可能留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肺腑感言!

北宋著名文人範仲淹,出身貧寒,受其父親範墉的影響,一生為官清正廉潔,勤儉節約,從不奢侈享樂。他“少有大節,於富貴貧賤毀譽歡戚不一動其心,而慨然有誌於天下”。從小就立下遠大誌向,貧賤富貴都絲毫動搖不了他。他早年在醴泉寺求學時,家境貧寒,隻得每天吃粥度日。晚上,他用少量的米煮成一盆稀粥,到第二天早晨便凝固成塊,然後再將粥劃成四塊,早晚各吃兩塊,沒有錢買菜,他便把少許菜葉菜根用鹽水淹漬,切碎了就粥吃。後來,被一位南京留守的兒子看到後。便從父親那裏拿來一些飯菜,送給範仲淹。過了幾天,這位留守的兒子看到送來的飯菜已經變質了,還放在一邊一點沒動,很不高興,問他為什麼不吃。範仲淹誠懇答謝道:“我並非不感激令尊的厚意,隻因我平時吃稀飯已成習慣,並不覺得苦。現在如果貪圖這些美味佳肴,將來怎麼能再吃苦呢?”留守的兒子聽此甚至傾佩。

後來,範仲淹顯赫了,仍然堅持“非賓客不食重肉(兩份肉),妻子衣食,僅能自充”的原則。他對家人說:“吾貧賤時,無以為生,還得供養父母。吾之夫人親自添薪做飯。當今吾已為官,享受厚祿,但吾常憂恨者,汝輩不知節儉,貪享富貴。”範氏子孫個個認真聆聽。

兒子範純仁娶親之際,範仲淹主張一切從簡。當他聽說新媳婦將飾以錦羅帷幔時,心中很不高興,立即傳訓純仁:“羅綺非帷幔之物,吾家素清儉,安能以羅綺為幔壞吾家法,若將帷幔帶人家門,吾將當眾焚之於庭。”最後,範純仁的媳婦聽從了勸告,簡單樸素地成了親。後來受範仲淹的影響也是一生清簡,與範純仁過著幸福安康的日子。

範仲淹不為貧賤富貴所動,成了一代英名。我們要像範仲淹一樣,要在富貴麵前保持一顆平常心,要能耐得住誘惑,那麼,隻有這樣,才不會被利益熏昏了頭腦,否則,勢必要活在安逸當中,一生難有作為。

(1)古有詩雲:“悠長之趣,不得於濃釅,而行於啜菽飲水;惆悵之懷,不生於枯寂,而生於品竹調絲。故知濃處味常短,淡中趣獨真也。”意思是說悠遠綿長的趣味不一定來自濃烈的酒中,而是來自於清淡的蔬菜、清水中;惆悵悲恨的情懷不是脫胎於孤寂困苦中,而是從聲色犬馬中產生。由此不難發現,濃厚的味道往往很快就會消散,淡泊的事物才最真實。

(2)貪得者雖富亦貧,知足者雖貧亦富。這話說有道理也有它的道理,說不對,也有它的不對之處,有財富使物質生活過得好勝過家務,但為財富不擇手段六親不認,就失去了人生的意義。所謂深處味短,淡中趣長,說的就是精神上的追求。曾有這樣一種社會現象,說是有人窮,窮得隻剩錢;有人富,富得除了書本之外別無所有。這是不正常的。追逐金錢達到癡迷的程度隨之而來的便是精神上的空虛,而精神富足的人則可以在理念的世界裏做到真趣盎然,但如果沒有一定的物質基礎是無法體會到樂趣的。因此,看待任何事物都要有辯證的態度,濃淡味常短淡中趣獨真,決不能盲目地服從。

(3)人往往要麵對誘惑,在誘惑麵前不改變自己的原則,品格高尚,苦心修養,必然會為你的一生留下非同小可的美名。

(4)在貧賤中,不為富貴瘋魔,不為權勢傾倒,耐得住貧賤與寂寞,才能被世人稱道;否則,見錢眼開,阿諛奉承,則被世人唾棄。

(5)富貴是人人羨慕的,貧賤是人人厭惡的,能否在貧賤與富貴麵前堅守節操,保持大氣凜然的品德,成為考驗人的鏗鏘有力的依據。孟子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說的好,它現在已經成了立誌、律身的名言,也被許多人列為座右銘,像英雄豪傑、誌士仁人。

(6)要知足常樂,人們不喜歡貪得無厭的人,而喜歡在平淡中見驚奇,靈性和品德共同絕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