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秦國有兩個著名人物。一個是範雎,原是魏國人,在魏大夫須賈門下做事。
後來受到須賈的懷疑,險些被打死,化名張祿逃到秦國。他靠著能言善辯的口才和縱橫天下的謀略,取得秦昭王的賞識,最後官至相國,被封為應侯:一個是蔡澤,原是燕國人,相貌平平,先後到趙、韓、魏等國求職,沒有誰用他。為此,他找人給他相麵,不料受到一番嘲諷:“看你的鼻子像蠍子,看你的肩膀蓋過脖子,看你的兩腿彎曲得中間能爬過一條狗,真是和平常不同的‘聖人’啊!”蔡澤毫不在意,堅信自己總有懷抱金印,腰係玉帶,受任於君王之前,出人頭地的一天。
幾經輾轉,蔡澤來到了秦國,見到範雎,縱論天下興亡之變,入情入理,頭頭是道,範雎很是佩服。蔡澤懇切地對範雎說:
“請允許我說一句不恭的話,您現在對秦國已經功勞很大,官位極尊,又得到秦王寵信,正是退隱的好時機,這時退下來,可保一生的榮耀信譽,不然的話,恐怕會遭到災禍啊!”
範雎詢問緣故,蔡澤列舉了曆史上許多沉痛的教訓:商鞅為秦孝公製定型法,提倡變革,使秦國無敵天下,最後卻被“車裂”而死;白起率兵攻楚伐趙,長平之戰殺敵四十餘萬,鞏固了秦的霸業,結果被逼自殺;吳起為楚悼王立法,名震天下,威服諸侯,後來被肢解喪命;文種為越王深謀遠慮,使越國逐步強盛,報了夫差之仇,最終還是被越王殺掉。蔡澤又總結說:“這四個人都是因大功告成後不能及時告退,才遭到禍患的。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成功之下,不可久處’。所以我勸您及早交回相印,退隱山林更好,如你再舍不得離開相位,結果恐怕與那四個人一樣不堪設想啦!”
蔡澤的一席話,使範雎十分感動,決定讓賢。第二天,將其介紹給秦昭王。
秦昭王見了蔡澤,拜他為客卿。範雎又以自己生病為由,卸去相國職務,秦昭王就讓蔡澤當了相國。
範雎和蔡澤為什麼能相繼當上秦國的相國呢?司馬遷說:“他們像跳舞的人衣袖長,善於起舞及商人有錢好做買賣一樣,他們因為有一張能言善辯、超過別人的嘴巴。”
南朝宋時著名將領宗愨,從小便有雄心壯誌,喜讀兵書戰策,舞槍弄劍。他的叔父宗炳卻希望他能讀經學史,走上仕途之路。有一次問他說:“你將來長大打算幹什麼呢?”宗愨回答道:“願乘長風破萬裏浪!”
叔父也對他沒有辦法。宗愨少年時期就很勇敢。有一回,他哥哥娶親,夜裏來了盜賊,他挺身而出,與盜賊搏鬥,終於將十多個盜賊打得狼狽逃命。
宗愨後來投軍做了軍副,有一次隨軍討伐林邑。林邑王率眾拚命抵抗,並趕出幾頭全身皮上鎧甲的大象,士兵跟在後麵,勇猛地衝過來,好像潮水一般,無法阻擋。在這緊急關頭,宗愨提議道:“獅子是百獸之王,它定能嚇退大象!”主將采納了他的妙計,命宗愨帶人趕快製做了一頭假獅子,並搬著它來到大象麵前,又蹦又跳,搖頭擺尾,果然把大象嚇跑,敵軍也潰敗了,隨後攻下了林邑。
宗愨因為智勇雙全,深得朝廷器重,不久被封為左衛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