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財政危機!刺人心、寒人魄的財政危機!孫中山啊,孫中山,你為什麼想不到去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國民革命而不依靠自己,又依靠誰呢?
屋裏沉寂,隻有壁爐的火苗在動。
黃滿麵淚水,接著說道:“我,並不怕死,我的生命早已交給共和事業,大丈夫當不為情死,不為病死,當為國仇以死!”他“唰”地抽出那雪亮的指揮刀,悲壯地對孫中山說:“先生,請你允許我到前線去,讓我作為一個普通士兵去衝鋒陷陣,我寧可戰死在疆場,也不願看到現在這樣的局麵!”由於激動和悲憤過度,他隻感到眼前金星亂閃,喉嚨鹹鹹的。他頹然地坐到那皮轉椅上,一扭頭,“哇”地一聲,一口鮮血噴進了白瓷痰盂。孫中山忙過去扶著黃的肩頭,黃喘了一口氣,從衣袋裏掏出一方白絹手帕,顫巍巍地往嘴上抹去,手絹上印上了一條長長的血跡,胡忙倒了一杯開水遞過來,遞給黃興嗽口,汪在案頭和抽屈裏翻著,尋找藥品。孫中山隻覺得一股使人發怵的寒氣直衝頂門。副官進來,要扶黃回寓所休息,黃揮手拒絕了。
孫中山看了他們一眼,好一會,才慢慢地說道:“克強,展堂(胡的字)、兆銘,你們都談談吧,如果北伐一時無力推進,那還有何良策推倒清廷?”
此話對汪正中下懷,他馬上變沉默為活躍,為袁世凱效力的機會到了:“先生,我剛從北方來,對清廷和袁世凱兩方麵的情況略有所知。清廷中那孤兒寡婦隻不過是兩個偶像,實力則握在袁氏手上。我們如能借助袁氏推倒清廷,豈不比訴諸武力穩妥得多。何況,目下我們既無軍餉發放,又無彈械接濟,長此下去,也怕……”
孫中山望了汪一眼,隨著調轉頭又在室內踱起步來,邊踱邊沉重地說:“你們還有什麼話,隻管說吧!”
胡看著孫中山,說道:“先生,鑒於目前我們的困境,如果袁世凱能通過不流血的手段推翻清廷,而又讚成共和,也不失為一良策。”這就是他與汪精衛的默契所在。
孫中山停下步子,嚴肅地望著胡、汪說道:
“你們的意思,我都明白了。我奔走革命幾十年,對於國事,隻知有義務,不知有權位,因此,對於個人的進退,行其自然,不假負強力!”他頓了頓,用十分嚴峻的品吻說道:“但是,對於民國前途豈可輕視?對這個攸關共和前途的重大問題,我希望大家都要三思而行,謹慎從事為好!”
接著,孫中山關切地望了望精神萎頓的黃興,安慰道:“克強,你好好將息,部裏的工作,可暫交蔣作賓次長署理。上回我給你開的藥方,希望你還是堅持服用。”
說罷,便離開了陸軍部。
這是一個陰冷的上午,早晨,太陽從雲層裏剛露了一下臉,馬上就被濃重的烏雲遮住了,北風緊刮著,吹得臉上幹辣辣的。孫中山帶著一個衛士,也不騎馬,那衛士手裏拿著一個用洋鐵皮製作的喇叭筒,直向南京最熱鬧的夫子廟走去。
四、夫子廟孫中山帶著一個衛士,一直向南京最熱鬧的夫子廟走去。他邊走邊琢磨,他的民國政府確實碰到了危機,雖然它擁有17省地盤,但是光複各省隻在表麵上順從中央,背地裏卻各打各的主意,對這一點,孫中山倒不十分著急,他要留到推翻清廷以後再著手整頓。使他心裏油煎火燎的是北伐無軍無糧的問題,這是刻不容緩的。即使海外僑胞解囊捐款,對浩繁的軍費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黃興、胡漢民、汪精衛都主張重開和議,促使袁世凱出麵,然後把民國總統職位讓給他。這個問題他不是沒有考慮過。早在他歸國途中路過香港時,他就曾對胡漢民和廖仲愷說過,袁世凱雖然不可信,但是如果利用袁世凱推翻清廷,則勝於用兵十萬。隻是袁世凱太死硬,舉兵南犯,他才進行北伐。現在,重開和議,孫中山不認為不當總統是什麼憾事,他一生不計較個人功名利祿,隻要推翻清廷,讚成民國,誰當總統都可以。他想得最多的是民國的前途,他不放心袁世凱,讓他當總統會不會斷送民國?因此,從陸軍部出來後,他又去找了一些人商量。法製局長宋教仁對他說得非常坦率:“隻要袁世凱出麵,先生把總統職位讓給他也無妨。我們可以把總統製改為內閣製,規定國家事務由閣員負責,總統發布任何命令,都必須得到國務員的同意和副署,否則無效。另外,再加強參議院的權力,規定它可以對大總統的職權實行嚴格的約束,國務員的任命,也需要經參議院的同意。這樣,內閣對國會負責而不對總統負責,袁當了總統,實際上並無多大權力。如此,就能保障民國的前途,革命的目的仍舊可以達到。”孫中山竟不認為這是天真。
孫中山點頭讚許,叫宋再研究一下,盡快拿出一個方案來,特別是要趕快起草具有憲法性質的《臨時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