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曰:“九尺之台,起於壘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沒有第一,何來後者?不然,就很難理解我們當今世界的很多事實。
許多強者在年輕時對自己的事業有著無數美好的遐想。有的心想自己有朝一日成為科學家,有的想成為藝術家,還有的想成為軍人、幹部、教師、律師、記者、醫生……那麼他們為什麼都能“心想”而事成呢?
倘若真能“心想”而“事成”,真能順利地實現自己的理想,那當然再好不過了。我國著名遊泳教練陳運鵬早就想著“中國也應該打破遊泳世界紀錄”,後來這一“心想”終於“事成”了。
可是,有時現實總喜歡與人的主觀願望唱反調。因為主觀符合客觀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所以“心想”而事不成,或者“心想”事難成的情形則屢見不鮮。不然的話,豈不人人都成神仙了嗎?
心想未必事成,有多種多樣的原因。強者常說:行成於思。可見,“心想”乃“事成”的前提,“事成”則是“心想”的結果。也就是說,“心想”與“事成”兩者之間還不能直接劃等號。
總之,要像強者真正達到“心想事成”,應該想得其理,想得其所。當然,成事不能光靠用“心”想,想好了還須看你如何行動。這裏,腳踏實地的“認真”精神,是幹出一番事業需要首先注意的。成功既不靠天,也不靠地。路在自己的腳下,隻有靠自己認真實幹,才能闖出一片新天地。
洛克菲勒號稱是美國第一個十億富翁。他的成功之道固然有諸多因素,但他堅持“認真實幹”卻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他常常準確查閱分析呈報上來的成本和開支,甚至把提煉一加侖原油的成本計算到一分錢的千分之一。有一次,他寫信質問一個煉油廠的經理:“為什麼你們提煉一加侖煤油要花1分8厘2毫,而東部的一個煉油廠幹同樣工作隻要9厘1毫?”又有一次,洛克菲勒追問下屬:“上月你廠報告手頭有1119個油桶塞子,本月初送給你廠1萬個,本月你廠用去9527個,你廠報告現存1012個,那麼另外580個到哪裏去了?”建立美國“石油王國”的洛克菲勒就是這樣一位精明認真的成功者!
不少企業都相信如下的公式:100-1=0.意思是說,即使絕大多數企業員工幹得不錯,但隻要有一個人沒有幹好,企業也不能算成功。具體到每個人,99件事做好了,有一件事辦砸了,也不能算圓滿成功。若論起“認真”的勁頭來,北京幾家肯德基“家鄉雞”餐廳提出的公式則屬於“更上一層樓”了:讓顧客101%的滿意。這多出的1%並非是一個簡單的比例數字,而是“認真”精神的具體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