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第2節尤裏·謝迪赫:嚐試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有這樣一個運動員,小時候非常調皮、勇敢,但正是這種機靈和勇敢讓他發現了自己的長處,立誌成為“鏈球之王”。這個敢說敢做的人就是尤裏?謝迪赫。
1955年,蘇聯運動員尤裏?謝迪赫出生在烏克蘭一個普通百姓家庭。少年時代,他最喜歡的運動是遊泳和足球。有一天,謝迪赫和同伴一起踢球,一不小心,足球飛進了鄰近的體育場。謝迪赫隨即翻身過牆,到草坪中撿球。突然,一個鏈球迎麵飛來,謝迪赫反應很快,猛地蹲了下來,鏈球擦著他的頭皮飛了過去。
鏈球教練跑了過來,斥責他道:“你簡直不要命了!”但謝迪赫卻毫不在意,一雙眼睛緊盯著“帶鏈的鐵球”,好奇地問道:“這是什麼東西?能讓我試一下嗎?”教練見這個少年對鏈球產生了興趣,便同意了。
謝迪赫模仿著教練的示範動作,將鏈球投了出去,鏈球竟然落到了連成人也難以投到的地方。教練一看,非常高興,表揚了他,並把他吸收到體校的投擲組裏來。
後來,謝迪赫4次創造了鏈球世界紀錄,連續獲得第21、22屆奧運會冠軍,人稱他是戰績赫赫的“鏈球王”。
當人們問他怎麼迷上鏈球並成為世界冠軍的,他說:“我不過是想試試,看看我能不能把鏈球扔得比別人更遠些。”
試就是機會。在該試的時候,隻有敢於試,才會有機會。這樣的試就是做。
記得一位偉人說過,一個實際行動,勝過一遝綱領。做,遠離了空談;做,創造了世界;做,架起了實現理想的橋梁。敢做是善做的基礎,善做是敢做的結果。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隻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做之中,生命之花才會燦爛無比。
愛迪生不斷嚐試才有了偉大的發明,在這些嚐試中有的甚至危及到生命。經曆錯誤才能深刻地意識到什麼是禁區,才能避免重犯錯誤。假如他不敢嚐試,那麼他會有後來的成就嗎?
有人說過,機遇是一位神奇的、充滿靈性的,但性格怪僻的天使。它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但絕不會無緣無故地降臨。隻有經過反複嚐試,多方出擊,才能尋覓到它。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有的人不喜歡嚐試,不願走崎嶇的“山路”,遇到艱辛或繞道而行,或望而卻步,他們也就與機遇無緣。而另一些人,總是很有耐心,嚐試著解決難題,不怕艱難險阻,結果恰恰是他們抓住了不可複得的機遇。像謝迪赫一樣,我們應該知道怎樣的行動是有效的,懦弱和猶豫始終是失敗者的寫照。而隻有那些勇於嚐試,跌倒之後能夠堅強地站起來,“膽大心細,不怕當醜小鴨”的人,才會成為同齡人中的佼佼者,才能成為各行各業的“領頭羊”。
故事鏈接
1955年6月11日,出生在伏爾加河畔的尤裏·謝迪赫,身高1.86米,體重110公斤。1971年(16歲)成績為57.02米,1972年62.96米,1973年以69.04米獲歐洲青年冠軍並創世界青少年紀錄;1974年第一次突破“70米大關”,成績為70.84米;1975年第一次達到75.00米;1976年他參加蒙特利爾第21屆奧運會,以充沛的體力和驚人的臂力,奮力一扔,將鏈球擲到77.52米處,為蘇聯奪得鏈球金牌,並創奧運會紀錄。1981年,在第3屆世界杯田徑賽中,謝迪赫又以絕對的優勢,獲得鏈球金牌(77.42米);1982年,他以81.66米再獲歐洲冠軍。尤裏·謝迪赫是獲得過列寧勳章的9名蘇聯田徑功臣之一。他是莫斯科體育學院研究生,曾撰寫題為《鏈球運動員各種力量訓練手段的效果》的副博士學位論文。這位世界田徑史上成績最卓著的鏈球選手,被稱為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世界鏈球之王,為蘇聯的田徑事業增光添彩。1987年國際田徑聯合會在成立75周年舉行紀念活動時,將謝迪赫1984年7月3日在科克創造的86.34米的世界紀錄評選為“一百個金色時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