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7章(1 / 1)

第14章在追求中實現繽紛的夢

——把握優勢,頑強不息

一切追求都是美好的。運動員的追求是更高、更快、更強。一個人隻有具備了頑強不息的精神才能做好每一件事。當困難絆住我們腳的時候,當失敗挫傷進取心的時候,當被負擔壓得喘不過氣來的時候,我們一定不要退縮,不要放棄,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優勢,堅持下去,因為隻有我們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取得成功,才能演繹屬於自己的完美人生。

第1節朱卡林,用頑強越過年齡的阻隔

他20歲的時候,是名蘇軍戰士,不幸的是在一場戰鬥中被德軍俘虜,成了一名戰俘,編號為1049;當他28歲的時候,成了一名體操健將,不僅獲得了蘇聯的體操全國冠軍,而且在第15屆奧運會上一舉拿下了4枚金牌。他,就是蘇聯體操冠軍朱卡林。

1921年,朱卡林生於烏克蘭南方的一個小城,小時候就十分愛好體育運動。中學畢業後,他考上了基輔體育學校,成了一名體操健將。不過,就當夢想正在一步步付諸行動的時候,德國納粹卻把他的希冀及夢想全部粉碎。為了保衛祖國,朱卡林毅然承擔起了軍人的使命,他參軍奔赴前線當了炮兵。但戰爭是殘酷的,朱卡林在一次戰役中成了德軍的俘虜,他被關進了劄達鮑斯捷爾集中營,編號為1049。

幾年後,戰爭的形勢終於發生了轉變,紅軍開始反攻。在集中營裏隱隱約約可以聽到炮聲,朱卡林知道,自己離獲得自由的那一天不遠了。但德軍為了殺人滅口,他們將所有戰俘趕到船上,準備拉到公海炸沉,並將罪名加在蘇軍頭上。就在這緊要關頭,一支蘇聯遊擊隊發現了這一陰謀,順利地將戰俘解救出來,朱卡林也結束了4年的鐵窗生涯。

回到祖國後,身體瘦弱的朱卡林恢複了體育鍛煉,但最初隻是為了增強體質,能穿上正常人的衣服。後來,他恢複了往日的神采,並前往立陶宛體育學院繼續自己的運動生涯。

終於,朱卡林迎來了第15屆奧運會。在本屆奧運會上,他分別獲得男子團體、個人全能、鞍馬、跳馬4枚金牌和雙杠、吊環2枚銀牌,成為這屆奧運會獲得金牌最多的選手。此後,在第16屆奧運會上,37歲的他再次獲得男子全能冠軍以及團體金牌、雙杠金牌、自由體操銀牌和鞍馬銅牌。朱卡林在一本《走向高峰》的著作中,有一句名言:“一個真正的運動員,首先要有頑強的精神。”他也正是靠著這種信念,才走上了從戰士到戰俘再到奧運會冠軍之路的。

無獨有偶,德國也有一個與朱卡林命運相同的不幸的人,他叫赫爾穆特?班茨,他也是因為戰爭而成為英軍的俘虜,因為熱愛運動的習慣,成了世界體操冠軍。朱夫林和班茨的成功更多地說明了即使是戰俘,隻要有某方麵的特長,再加上頑強的精神,就有機會改變自己的人生!而他們的命運是因為運動而改變的。

早在公元前300年,古希臘偉大思想家亞裏士多德就提出了“生命在於運動”的名言,指出運動對身體健康所起的重要作用。後來,醫學和生理學關於“適者生存”的理論,明確地說明:人的健康狀況和工作效率,不僅取決於全身各器官、係統的功能和相互協調,還取決於整個身體對自然和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堅持長期鍛煉。不同的人對環境適應能力的差異,除受製於不同的生活環境外,在很大程度上與體育鍛煉息息相關。

有時候,因為學習太緊張,我們往往很少主動去參加運動,長時間伏案學習後,腦細胞得不到充足的血液和氧氣供應,容易出現疲勞,感到頭昏腦漲。有的時候,因為一些事情,我們會感到沮喪、困惑或無聊。

在這些情況下,能采取的最好辦法就是像阿甘那樣:停止學習,或者消除不愉快的情緒,去做一些自己比較喜歡的體育運動,如跑步、打球等活動。運動不僅有利於我們的身體健康,而且具有解除大腦疲勞、振奮精神、調節心理狀態等神奇功效。

沒有人規定哪一種運動方式最好。有的人喜歡像阿甘那樣跑步,有的人則喜歡騎車,還有的人喜歡滑冰、跳舞或做操。找到你自己喜歡的運動,堅持下去,你就是一個有成就的人。

故事鏈接

從李寧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贏得首枚體操金牌,體操已成為中國軍團在奧運會上的奪金大項。從早期的馬豔紅、李寧,後來陸莉、劉璿,五星紅旗一次次在奧運賽場上升起。

1896年第1屆現代奧運會就設立了鞍馬、吊環、跳馬、雙杠、單杠和爬繩項目。但沒有自由體操,那個時期隻設立了男子體操比賽。在最早的體操運動中,人們都認為年齡超過20歲才是最適合的,人們更喜歡把體操看為“運動芭蕾”,運動員都非常注重華麗和優美,但難度普遍不高。最具說服力的是1952年赫爾辛基奧運會,最耀眼的維?朱卡林共獲得4枚金牌、2枚銀牌,朱卡林參賽時已經31歲。最終,他在赫爾辛基奧運會上光芒四射。朱卡林的成功也說明體操並不存在年齡問題,隻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