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第2節蒙特利爾仙女,我的目標是做得更好
看到那些站在領獎台上,笑容燦爛,揮舞著鮮花和獎杯的人,許多人常常會想:他一定有一顆聰明的腦袋,不然就有開明的家長,懂得教育方法的老師,一定還有特別好的運氣……如果我有這些條件,也可以走上領獎台。但事實是怎樣的呢?就讓我們看看被譽為“蒙特利爾仙女”的科馬內奇的故事吧。
在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之前,還沒有人在奧運會體操項目中獲得過滿分,但羅馬尼亞女子體操運動員娜迪亞?科馬內奇打破了這個曆史,她用完美的表演征服了場上所有裁判,贏得了滿分。在隨後的高低杠、平衡木和個人全能比賽中,她連獲7個滿分!這項成績成為國際體操史上的奇跡,而創造奇跡的科馬內奇那年未滿15歲。
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科馬內奇說:“我總是告訴自己‘我能夠做得更好’,不斷驅策自己更上一層樓。要拿下奧運金牌,就不能過正常人的生活,要比其他人更努力才行。對我而言,做個正常人意味著過得很無聊,一點兒意思也沒有。我有自創的人生哲學:‘別指望一帆風順的生命曆程,而是應該期盼成為堅強的人。’”
事實也是如此。科馬內奇從6歲起開始練體操,9歲首次在羅馬尼亞對南斯拉夫少年杯友誼賽中取得了勝利,13歲當選為1975年世界最佳運動員——她至今保持著歐錦賽最年輕的個人全能冠軍紀錄。
科馬內奇的父親曾說,他14歲的女兒付出的努力,絕對不會比一個普通的中年人少。正是“我能夠做得更好”的目標在前方閃耀,才令這個女孩成為“蒙特利爾仙女”、“奧林匹克公主”!
讓科馬內奇走上體操巔峰的力量,就是“我可以做得更好”這個目標的力量。成功的道路是目標鋪成的,設計人生的第一步,無疑應是為自己找一個明確的目標。沒有目標的人,就如沒有舵的船,隻能漂泊在失望、遭受挫折與打擊的大海中。法國著名的博物學者弗伯赫曾經用一種“前進毛蟲”做實驗。顧名思義,這種毛蟲隻會跟著前麵的毛蟲往前走。弗伯赫小心地讓毛蟲繞著花盆圍成一圈,花盆裏是它們最愛吃的鬆針。毛蟲圍著花盆不停地打轉,轉了七天七夜,終因疲倦饑餓而死。雖然食物近在咫尺,但是因為它們隻知道盲從,結果餓死。
許多人也會犯同樣的錯誤,一輩子都沒有收獲。他們隻會盲目地跟著別人兜圈子,卻與唾手可得的成功擦身而過。問他們為什麼用這種方法做事,他們隻有一個理由:別人都這麼做。
大部分人都有目標嗎?從成功者總是少數這個現實就可以看出,有目標的人並不多。
查斯特?菲爾德爵士指出:“要做一個有成就的人,必須知道自己想成就的是什麼,否則就會像在太平洋中駕船卻沒有帶指南針一樣,一會兒東,一會兒西,隨風飄蕩,虛擲一生,哪兒也去不成。”目標不是一個簡單的稱呼,人的一生要靠它領航。人生有了目標,就如航行有了羅盤。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起步階段,更應該重視目標的意義。
故事鏈接
科馬內奇在蒙特利爾一舉成名,但之後的生活並不如意。為了逃避國內動蕩的政治帶來的迫害,科馬內奇在一個嚴寒的冬天,步行加遊泳6個小時,越過邊境經西歐來到美國。
但是在美國的生活更加痛苦,她被之前信任的朋友當成賺錢的工具,並且長期受到監控和威嚇,名聲也一敗塗地。一位記者幫她逃離了惡人的掌控。後來,科馬內奇積極從事慈善活動,並為她的祖國羅馬尼亞的體操事業作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