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7節拉爾夫·希爾:把“信”字堅守到底
競爭,永遠是奧運會的主旋律,而公平、友誼,是我們尊崇奧運的理由。從古至今,中國人最講究信譽,通過不光彩的手段來取得勝利,即使擁有了天下,也失去了民心。看看周圍的成功人士,他們的為人之道第一大要素就是爭得“信”字。賽場上的拉爾夫·希爾就做到了。
在1932年奧運會以前,除了法國人約瑟·吉爾蒙特在1920年奧運會5000米決賽中擊敗帕沃·努米以外,5000米和10000米賽跑項目一直被芬蘭人壟斷著。盡管努米在1932年被排除在外,但芬蘭人也派出了富有實力的後繼者勞利?坦恩和5000米競賽的世界紀錄保持者勞利·沃坦恩。所以,這場奧運會的決賽成為一次令人難忘的賽事:在窄窄的跑道上,兩個勞利與一個希爾——來自美國俄勒岡州的、綽號為“長腿”的拉爾夫·希爾的抗爭。
比賽中,希爾從邊上跑到了前麵,但當兩個勞利開始加速時,希爾被追上了。希爾似乎比較樂觀地一直跟在後麵,直到還剩下10圈時,他跑在了第六位,繼續保持著他穩定的步伐。當還剩下4圈時,他在坦恩和沃坦恩後麵,位列第三。兩圈後,他超過了沃坦恩35碼(1碼=0.9144米)。現在隻剩下一個芬蘭人,比賽成為坦恩與希爾的直接對抗。在倒數第二圈時,坦恩不顧一切地想甩掉希爾,但沒有成功。在最後一圈鈴聲響起時,這個美國人仍像個包袱一樣墜在他後麵,而沃坦恩則在離他70碼之後,位居第三。為甩掉這個折磨者,坦恩在最後一圈的轉彎處加速,但希爾也作出了同樣的反應。為了節省自己的力氣,這個芬蘭人放慢了腳步,準備在最後一個轉彎處再加速衝刺。從後麵追上來的希爾,緊貼著跑道的內側,大步跑著。在最後50碼時,希爾從外側開始加速,觀眾們站起來期待著結果。當希爾的影子隱現在坦恩的右側時,坦恩改上了第二跑道。當希爾再一次想從右側超過時,坦恩又一次采用了“之”字形戰術,並用眼睛瞄著他的對手,跑到了第三跑道上。
觀眾們喊叫著給希爾加油,同時,讓這個芬蘭人躲開。離終點線還有15碼時,希爾從內側開始挑戰,坦恩突然轉回到第二跑道。《田徑新聞報》的通訊員記載了下麵的情景:“坦恩又一次轉向他的目標,還沒等他拉開距離,希爾,我們可以用一句比喻的話說,‘已經一腳在門裏’。坦恩不能在第一跑道裏完全甩掉希爾,美中不足的是,就在這關鍵時刻,終點線鬆了,兩個人同時猛力向前衝刺,這個芬蘭人先碰到了線,一個相差不到一步的獲勝者。”
坦恩以14分30秒的成績獲得一塊金牌,並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但失去了聲譽。他被指控沒有運動道德。但在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深思熟慮後,裁判們判定這個芬蘭人不是有意在幹擾希爾。國際非職業運動委員會以一種模棱兩可的陳述宣布:“盡管美國非職業運動委員會認為這次比賽欠公正,但我們沒有收到來自希爾先生或美國官方的正式抗議。”
希爾顯得很大度,他告訴記者:“我不認為那個坦恩是有意阻止我衝刺。他回過頭來看我在哪兒,我以我的經驗可以斷定,當一個筋疲力盡的人這樣做時,他就失去了方向感。坦恩確實阻礙了我,但我認為,他還超過了我很多,不管怎樣,他本來也可能勝出。我不打算抗議,因為我相信,坦恩僅僅是在盲目地奔跑,我也是如此。”
“言而有信”、“一諾千金”,誠實守信是一種無形資本,是一個人為人處世的根本。一個真正的運動員就應該具備友好、公正、守信的品質。
奧運會中運動員與裁判員必須莊嚴地宣讀他們的誓言,承諾他們以“真正的體育精神參加比賽、履行職責,遵守奧林匹克各項規則”。奧林匹克曆來崇尚公平,在每一個誠信正直的奧運選手心中,都有一架天平用來衡量公正的意義。競技場上有著嚴格的選拔製度和原則,運動員參與其中,就表示了對這種原則的認可。希爾嚴格地遵守了這種原則,他誠信為本、正直處世的態度獲得了大家的尊重和認同。
青少年朋友,誠實守信是一個人立足於世和建功立業的基本準則。自己嚴格要求自己,時刻提醒自己做人要言而有信,做事就有了一種人格力量作為擔保。
故事鏈接
長距離跑簡稱長跑,英文是long-distance running。最初項目為3英裏(1英裏=1609344公裏)、6英裏跑,從19世紀中葉開始,逐漸被5000米跑和10000米跑替代。據記載,現代最早的正式長跑比賽是1847年4月5日在英國倫敦舉行的職業比賽,英國的傑克遜以32分35秒的成績奪得6英裏跑冠軍。奧運會比賽項目男、女均為5000米跑和10000米跑,男子項目1912年列入,女子5000米跑1996年列入,10000米跑1988年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