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1 / 1)

第2章第3節艾米爾·薩托柏克:

感謝你,對手!是你讓我變得如此優異

百年奧運,最讓人難以忘記的是那些感人的瞬間。一個個品格高尚的運動員湧現出來,他們尊重對手,渴望真誠的友誼,看淡比賽,甚至還有一個運動員把到手的金牌心甘情願地贈給對手,這個舉動震驚世界,這個叫艾米爾薩托柏克的捷克人令世人感動。

捷克的艾米爾·薩托柏克從小善跑,長大後終於成為一名出色的長跑運動員。在多次參加的奧運賽事中,他結識了來自澳大利亞的另一位長跑運動員——維恩·克拉克。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使他們很快建立起深厚的友誼。

薩托柏克的年齡比克拉克略大,名聲也比克拉克要響。薩托柏克曾在兩屆奧運會中,有過連奪5枚獎牌的佳績,其中有4枚金牌、1枚銀牌。薩托柏克成為國際體壇上冉冉升起的一顆耀眼的明星,但是他從來都不居功自傲。而克拉克卻沒有這麼幸運,盡管他打破過17項世界長跑紀錄,可從未得到過一枚奧運金牌。為此,克拉克一方麵常常心懷遺憾,另一方麵又一直努力不懈。

1964年,東京奧運會開幕,各國運動健兒相聚在五環旗下。在參加10000米長跑時,薩托柏克與克拉克再次交手,兩人展開激烈角逐。然而,天不遂人願,克拉克還是沒得到這枚金牌。

賽事結束後,克拉克去看望薩托柏克,受到了薩托柏克極其熱情的接待。臨別前夕,薩托柏克鄭重其事地交給克拉克一個精美的禮品盒,並認真地囑咐他:在登上飛機之前,千萬不要打開它。

克拉克感到迷惑,但還是點頭應允。當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的時候,克拉克打開了那個精美的禮品盒。令他驚喜不已的是,裏麵竟是一枚他多年來夢寐以求的金光閃閃的奧運金牌。金牌下放著一頁信箋,薩托柏克在信箋上寫道:

“親愛的克拉克,感謝你這麼多年來一直伴我馳騁賽場。你知道嗎?正是因為你這種屢敗不餒的精神激勵著我,它讓我時刻明白:無論在什麼時候,都要戒驕戒躁,勇往直前。因此,我的成績也有你的血汗,我的榮譽也就是你的榮譽。今天把這枚金牌贈給你,它應該屬於你,請接受我誠摯的情意……”

此後,這枚金牌成了克拉克非同尋常的珍藏品,始終陪伴在他身旁。

這個故事很快傳頌開來,成為流傳世界體壇的一段佳話。人們誇讚薩托柏克是一位真正的奧運健兒,他把金牌贈給對手的行為比奪得奧運金牌更加令人欽佩。

比賽是短暫的,友誼則是長存的。許多奧運健兒良好的體育運動風尚,得到了人們普遍的讚賞。由此可以說,奧林匹克運動是人類合作與溝通的最直接、最簡單的方式。它給予了人們一個溝通的空間;它獨特的交流體驗延伸了人們互相了解的領域;它是友情和智慧接成的紐帶,將你我他的心拉得更近。

競爭有建設性和破壞性之分,有高尚和齷齪之別。競爭不僅是競技實力的較量,更是人格實力的較量。人人都可以在競爭中奮力拚搏、奪取勝利,但必須與人為善,嚴格地遵守競爭的規則。推動自己和他人前進的力量,推動民族和人類前進的力量,不隻是競爭,還有互助、友愛和善良。同自己競爭最激烈與殘酷的對手,常是將自己推向輝煌與高峰的朋友。

學會關照別人,就是在關照自己。而那些想在競爭中出人頭地而不擇手段的人,如果知道關照別人需要的隻是一點點的理解與大度,就能贏來意想不到的收獲,那他一定會後悔不迭。

隻有真心才能贏得真心。如果人世間沒有了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真誠幫助,整個世界就會變得如冰窖一般寒冷,毫無生氣、希望。

故事鏈接

“克拉克現象”以維恩·克拉克命名,是指優秀運動員在重大比賽中不能正常表現出所具有的競技能力,比賽失常的現象。作為曆史上最偉大的長跑運動員之一,維恩·克拉克從1963年到1968年,曾創造了17項長跑世界紀錄,卻從未得過奧運金牌。在1964年東京奧運會上,他以世界紀錄保持者的身份參加10000米長跑比賽,盡管在賽前他被認為是穩操勝券,但結果卻不如人願,他隻拿到第3名。上天似乎有意與維恩·克拉克較勁,使得他與奧運金牌無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