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不論發生什麼事,決不要認為自己是失敗者,不要落入不滿的陷阱,變得憂慮、蠻橫或憤世嫉俗。最重要的是,不要與其他失敗者同病相憐。不幸的人喜歡結伴同行,你那些什麼也做不好的同伴可不願見你脫離苦海,他們要你和他們一起沉淪下去。
失敗不可能排除消極的因素。愛迪生的發明就是一個如何對待失敗的例子。他曾長期埋頭於一項發明。一位年輕記者問他:“愛迪生先生,你目前的發明曾失敗過一萬次,你對此有何感想?”愛迪生回答說:“年輕人,因為你人生的旅程才起步,所以我告訴你一個對你未來很有幫助的啟示。我並沒有失敗過一萬次,隻是發現了一萬種行不通的方法。”
愛迪生估計他發明電燈時,共做了14000次以上的實驗。他成功地發現許多方法行不通,但還是繼續做下去,直到發現了一種可行的方法為止。
除非你放棄,否則你不會被打垮。不管你跌倒多少次,隻要再起來,你就不會被擊垮。失敗繼續堅持,繼續努力,你就會成功。
失敗很難使人堅持下去,而成功就容易繼續下去。所以,麵對失敗,我們要有很強的毅力,堅信自己最終能獲得成功。
許多懶惰的人在心理態度方麵都有問題。他們吝於在工作或職業上施出全力,覺得如果盡力而未能成功,就會很丟麵子。他們的理由是,既然未曾盡力,那麼失敗了也可以振振有詞,不愁找不到借口。他們並不覺得失敗,因為他們從未認真地去做過。他們時常聳聳肩膀說:“這對我沒有什麼兩樣。”
許多工作者都是這種調子。在麵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時,我們不僅時時受到外界的壓力,而且還時時受到自身的挑戰。自身是阻擋我們成功的最大“敵人”,需要靠我們自己去對付。因此,我們要敢於做自己的對手,戰勝自己。
首先,我們要在心理上做自己的對手,我們要有信心,要自信地從挫折中走出來。有了必勝的信心,才會有成功的可能。其次,我們應該對自己原有的成功提出新的挑戰,不要躺在成功的溫床上。今天的我們要超越昨天我們所做的一切行為。我們要盡我們最大的能力去爬今天的高山。明天我們要爬得比今天更高,後天爬得比前一天還要高。
超越別人的事業並不重要,超越自己已有的事業才是首要的。
我們應該時時以自己為對手,直麵自己,戰勝自己。就像前麵講到的,我們要時時為自己創立一定的危機或挫折情境,這樣,才能使自己強大起來,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怎樣戰勝自我呢?我們真能做點什麼助自己渡過難關嗎?我們是能幫助自己走出人生低潮的。方法如下:
1.大哭一場。
專家都說傷心一陣子很有作用。這並不可恥,流眼淚不僅是傷心的表現,而且是悲哀或感情的發泄。即使悲痛在傷心事發生後一段時間才顯露出來,也沒有關係,隻要終究能發泄就行。
2.參加輔導團體。
一旦決定“要好好過日子”,就要找個傾訴對象,跟過來人談談也許最有幫助。
3.閱讀。
初期的震蕩過後,重新集中心神開始閱讀。閱讀書刊——尤其是教你自助自療的書籍——能給予你啟發,使你放鬆。
4.寫日記。
許多人把遭逢不幸之後的平複過程逐一記載下來,從中獲得撫慰。此法甚至可以產生自療作用。
5.安排活動。
要想到人生中還有你所企盼的事;這樣想可以加強你勇往直前再創造前途的態度。不妨現在就決定你拖延已久的旅行日期。
6.學習新技能。
到社區學院去選一門新課,找個新嗜好,可以學打球。你可以有個異於往昔的人生,可以學習新技能加以充實。
7.獎勵自己。在極端痛苦的時刻,哪怕是最簡單的日常事務——起床、洗澡,做點東西吃,都似乎很難。應把完成每一項工作(不論多麼微不足道)都視為成就,獎勵自己。
8.運動。
體力活動的療效特別顯著。有個中年女性,21歲的兒子自殺後便心神紊亂,無心做事。她聽朋友之勸,參加爵士樂運動班。後來,她說:“那隻是跟著音樂伸展身子舒服些,心情也好多了。運動能使你拋開心事,拋開煩惱,讓你腳踏實地感受自己在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