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發揚團隊合作精神(2)(2 / 2)

經營者要善於激發集體的智慧和力量,而不是隨意扼殺它們。

這種集思廣益的思維方法在當代社會已被普遍應用,它能填補個人頭腦中的知識空隙,通過互相激勵、互相誘發,產生連鎖反應,擴大和增多創造性設想。一些歐美財團采用群體思考法提出的方案數量,比同樣的單人提出的方案多70%。

可見,一個好的創意的產生與實施,企業家光靠自身的力量和努力是不夠的,必須集思廣益,必須在自己周圍聚攏起一批專家,讓他們各顯其能,各盡其才,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性作用。

“合作”可使人們獲得雙重的獎勵:一方麵可使我們獲得生活所需求的一切;另一方麵可使我們的內心獲得平靜,這是貪婪者所永遠無法得到的。

力量和成功是相輔相成的。因此,任何人隻要擁有這項知識及能力——和諧地聯合個人思想的原則,而發展出力量,就能在任何行業中獲得成功。

一個人若能引導其他人進行合作,以及從事有效的團隊工作,或者鼓舞其他人,使他們變得更為活躍,那麼,這個人的活動能力並不亞於以更直接方式提供有效服務的人。

降低差異可以將衝突轉化成合作。其實你和大部分人的溝通應該都很順利,隻不過和少數的人溝通有困難。下麵我們要喚醒大家對一些溝通技巧的注意。其實這些技巧你早已開始使用了,隻是不自覺而已。希望這些技巧能讓你和你所關心的人建立互相信任的關係。

到底是什麼原因使有些人容易相處,有些人卻難應付?為什麼你和甲相處甚歡,和乙相處時起衝突?這些問題的答案是:團結則和平共存,分裂則水火不容。衝突的產生是因為太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差異,結果兩者之間距離愈遠,於是就愈快落入衝突的深淵。

如果把焦點放在別人和自己的共同點上,則與人相處就要容易些。我們和朋友或是難纏人物都可能起衝突,其中的差別在於和朋友的衝突會因彼此共同的立場觀點而緩和。成功的溝通靠的就是在把互動轉向新結果之前,先找出共同的立場觀點,很顯然,減少差異是成功應付難纏人物的不二法門。

要減少差異就必須把同化和轉向帶過來。所謂的同化是以行為來減少人我之間的差異,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以達成共同的觀點,同化所產生的結果是彼此的關係愈加融洽;轉向是利用融洽的關係來改變互動的軌道。

同化是一項基本的溝通技巧,當人們擁有共同眼光、彼此關心,或是想加深關係時,很自然地就會用上這項技巧,也許你會很詫異,其實同化是時常出現在你的生活中的。

要是你看到自己的孩子從遊樂場回來,膝蓋受了傷,眼中含著淚光,你會怎麼做?如果對孩子的愛很強烈,你不是把孩子抱起來和他眼光相對,就是彎下身來讓孩子看到你關懷的眼神。你甚至可能把手放在膝蓋上,皺著眉頭,以擔心的聲音說:“痛不痛?”這也是一種同化,證明你關心孩子。

如果你曾經打扮得很正式地到某個地方去,結果卻發現其他人都穿短褲、T 恤,就能體會什麼是格格不入的感覺了!

同化的方法有很多種。你可從臉部的表情、反應的多寡和身體的動作來與別人同化;也可以在語言上以音量和速度與別人同化;甚至利用言辭來傳達共同的觀念。

和自己喜歡的人,或是目標相同的人同化是再自然也不過的事情;和你認為難纏的人格格不入也是天經地義的事。不過不能同化的結果卻是相當嚴重的,因為如果不消除彼此的歧異,那麼歧異便會成為日後衝突的導火線。

沒有人會跟和自己作對的人合作。在人際關係中沒有中間地帶,每一個人都在有意無意間想知道:“你是不是和我站在同一邊?”人我之間的關係不是熟悉就是冷漠,不是立場相同,就是南轅北轍。信不信由你,在這一點上,你和你眼中的頭痛人物倒是一致的。

真正的團隊合作精神必須以別人心甘情願與你合作為基礎,而你也應該真誠地表現你的合作動機,維持良好的合作是一生應該注意的問題。當然,因為團隊合作的自發性,它會產生一股強大而持久的力量。在團隊合作的過程中,每個人都能分享他人好的方麵,所以多付出一點是沒有任何壞處的。

讓我們都加入到這個社會的大團隊中間來吧,相信這會使你的生活和學習都受益匪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