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7章 要做到內精明而外渾厚(1 / 1)

在言行上趾高氣揚,放浪不羈曆來是做人的大忌。社會上有一些人喜歡說大話、吹牛皮、翹尾巴、抖精神、擺架子、耍威風、神氣十足,到頭來隻能淹沒在別人鄙夷的目光中,所以,隻有做到內精明而外渾厚,才能為自己營造出更溫馨的生存空間和更融洽的人際關係。

漢元光五年,信奉儒家學說的漢武帝征召天下有才能的讀書人。年已70多歲的川人公孫弘的策文被漢武帝欣賞,提名為對策第一。漢武帝剛即位時也曾征召賢良文學士,那時公孫弘才60歲,以賢良征為博士。後來,他奉命出使匈奴,回來向漢武帝彙報情況,因不合皇上意圖,引起皇上發怒,他隻好稱病回歸故鄉。這次他榮幸地獲得對策第一,重新進入京都大門,就思量著要吸取上次教訓,凡事必須保持低調些才好。

從此,公孫弘上朝開會,從來沒有發生過與皇上意見不一致時當麵庭爭的情況。凡事都順著漢武帝的意思,由皇上自己拿主意,漢武帝認為他謹慎淳厚,又熟習文法和官場事務,一年不到,就提拔他為左內史。

有一次,公孫弘因事上朝奏報,他的意見和主爵都尉汲黯一致,兩人商量好堅持共同的主張。誰知當漢武帝升殿,邀集群臣議論時,公孫弘竟推翻自己先前的主張,提出由皇上自己拿主意。汲黯頓時十分惱怒,當廷責問公孫弘說:“我聽說齊國人大多狡詐而無情義,你開始時與我持一致意見,現在卻背棄剛才的意見,豈不是太不忠誠了嗎?”漢武帝問公孫弘說:“你有沒有食言?”公孫弘謝罪說:“如果了解臣的為人,便會說臣忠誠;如果不了解臣的為人,便會說臣不忠誠!”漢武帝倒也十分同意公孫弘的說法。左右群臣每次詆毀公孫弘,皇上都能寬厚地為他開脫,幾年後提拔他為禦史大夫。

公孫弘平時是個談笑風生、博學多聞之人。他常常說:“君主常犯的錯誤往往是不虛心納言,臣子常犯的錯誤是生活奢侈不節儉。”

公孫弘在皇上眼中是個謹慎淳厚的臣子,但有些大臣卻以為他是個偽君子。有一次,主爵都尉汲黯聽說公孫弘生活節儉,晚上睡覺蓋的是布被,便入宮和漢武帝進言說:“公孫弘居於三公之位,俸祿這麼多,但是他睡覺蓋布被,這是假裝節儉,這樣做豈不是為了欺世盜名嗎?”漢武帝馬上召見公孫弘,問他說:“有沒有蓋布被之事?”公孫弘謝罪說:“有此事。現在汲黯是九卿之中與臣最友好的朋友,然而今日當廷責備我,這正好說中了我的要害。我位居三公而蓋布被,誠然是用欺詐手段來沽名釣譽。臣聽說管仲擔任齊國丞相時,市租都歸於國庫,齊國由此而稱霸;到晏嬰任齊景公的丞相時從來不吃肉,妾不穿絲帛做的衣服,齊國得到治理。今日臣雖然身居禦史大夫之位,但睡覺卻蓋布被,這無非是說與小官吏沒什麼兩樣,怪不得汲黯頗有微議,說臣沽名釣譽。況且陛下若不遇到汲黯,還聽不到這樣的議論呢!”漢武帝聽公孫弘滿口認錯,更加覺得他是個凡事退讓的謙謙君子,因此更加信任他。元狩五年,漢武帝免去薛澤的丞相之位,由公孫弘繼任。漢朝通常都是列候才能拜為丞相,而公孫弘卻沒有爵位,於是,皇上又下詔封他為平津候。

公孫弘拜為丞相後,名重一時。當時,漢武帝正想建功立業,多次征召賢良之士。公孫弘便在丞相府開辦了各種客館,開放東閣迎接各地來的賢人。每次會見賓客,他都格外謙讓恭敬。有一次,他的老朋友高賀前來進謁,公孫弘接待了他,而且,留他在丞相府邸住宿。不過每頓飯隻吃一種肉菜,飯也比較粗糙,睡覺隻讓他蓋布被。高賀還以為公孫弘故意怠慢他,到侍者那裏一打聽,原來公孫弘自己的飲食服飾同樣如此簡樸。公孫弘的俸祿很多,但由於許多賓客朋友的衣食都仰仗於他,因此家裏並沒有多餘的財產。

公孫弘活到八十歲,在丞相位上去世。以後,李蔡、嚴青翟、趙周、石慶、公孫賀、劉屈嫠相繼成為丞相。從李蔡到石慶,丞相府的客館都形同虛設,到公孫賀、劉屈嫠任丞相時,原來的客館都被人誤認為是馬廄庫了。這些人中隻有石慶在丞相位上去世,其他人都遭到誅殺。看來,公孫弘不肯廷爭,取容當世也是一種不得已的處世方法。而他身居相位,能做到厲行節約,布被精飯,卻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