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0章 為了大事“拘點小節”(1 / 2)

俗話說:“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事實果真如此嗎?如果你是皇帝,天下惟你獨尊,可以。比如曹丕稱帝後,讓朝廷大臣在文學家王粲的追悼會上學驢叫,因為王粲生前好聽這聲音,曹丕不拘小節,因為他是皇上,如果在繼位前這樣,下場就是和曹植一樣了。

本來曹操喜歡曹植。首先是文采好,別的不說,為銅雀台所作的《登台賦》,曹操很欣賞。另外平時考問曹植政治之事,對答如流。如果曹植為大事著想,自我約束,行為檢點,那登上皇位的就是他了。

然而可惜的是,曹植是天生的文學家,卻不是合格的政治家。做事像個孩子,隻管做,不想後果,隻顧眼前灑脫。

有一年曹操率兵攻打東吳,留曹植守衛鄴城,後來孫權投降,曹操得勝回鄴城,一到家有人狀告曹植:“擅開司馬門,且奔馳於馳道。”把曹操氣壞了。

原來“司馬門”是魏宮正門,隻有曹操本人車駕可以出入;而“馳道”是天子專用車道,寬50步,極為雄偉,曹操比天子還“大牌”,也建造“馳道”。

曹操不在家,曹植得意忘形,玩瘋了,他哪兒有篡位的野心呢?可曹操劫想,“我還沒死,你就要取而代之?”

曹植不隻“擅開司馬門,奔馳於馳道”,令曹操反感,而且他對工作極為不認真,甚至酗酒誤事。有一次曹仁被關羽圍攻,曹植奉命救援。本來這是好好表現的機會,曹植卻沒有控製住自己,因酗酒誤了大事,至此曹操已完全對曹植失去了信心。

被擊中痛處,對任何人來說,都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尤其是他人身上的缺陷,千萬不能用侮辱性的語言加以攻擊。在中國,有所謂“逆鱗”之說,據說在龍的喉部以下,約直徑一尺的部位上有“逆鱗”,如果不小心觸摸到這一部位,必定會被激怒的龍所殺。事實上,無論人格多麼高尚偉大的人,身上都有“逆鱗”存在。所謂“逆鱗”就是我們所說的“痛處”,也就是缺點、自卑感。隻要我們不觸及對方的“逆鱗”,就不會惹禍上身,還能平步青雲。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寒微,做了皇帝後自然少不了有昔日的窮哥們兒到京城找他。這些人滿以為朱元璋會念在老朋友的情份上給他們封個一官半職,誰知朱元璋最忌諱別人揭他的老底,以為那樣會有損自己的威信,因此對來訪者大都拒而不見。

有位朱元璋兒時的好友,千裏迢迢從老家鳳陽趕到南京,幾經周折才算進了皇宮。一見麵,這位老兄便當著文武百官大叫大嚷起來:“朱老四,你當了皇帝可真威風呀!還認得我嗎?當年咱倆一塊兒光著屁股玩耍,你幹了壞事總是讓我替你挨打。記得有一次咱倆一塊偷豆子吃,背著大人用破瓦罐煮。豆還沒煮熟你就先搶起來,結果把瓦罐打爛了,豆子撒了一地。你吃得太急,豆子卡在喉嚨裏還是我幫你弄出來的。你忘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