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8章 想取的東西不要多看(1 / 1)

“委婉周全,八麵玲瓏”的辦事手法,其厲害之處就在於抓住了人常以自我為中心的弱點,在言談舉止上讓對方的自我獲得滿足,對方的防衛意識便會鬆軟下來,並且把你對他的客套、親切,當成你對他的關心,於是就對你產生好感。這絕對是接近對方,和對方建立初步關係的好方法。

狼在捕獲獵物的時候,常在目標周圍“瞎轉悠”一點也沒有想要攻擊對方的意思,等到獵物稍一放鬆警惕,狼便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獵物捕獲。看似漫不經心,實則暗含殺機,這就是狼在捕獲獵物時每出必中的“殺手鐧”。

現實生活中,好的東西人人想要,但又不是每個都能得到,這需要智慧和計謀,“想取的東西不要看”是這計謀的要訣。

例如,公元1224年,宋寧宗病死,在史彌遠的扶持下,趙昀即位,這就是曆史上的宋理宗。理宗青年嗣位,尚未成婚,直到服喪告終後才議選中宮。一班大臣貴戚聽說皇上選中宮,都將生有姿色的愛女送入宮中。左相謝深甫有一孫女,待人謙和,賢淑寬厚。楊太後在當年自己做皇後時,曾得到過謝深甫的不少幫助,因此想立謝氏為皇後。除了謝氏外,當時被選入宮的美女共有六人,寧宗時的製置使賈涉的女兒長得頗有姿色,而且還善解人意。理宗對他十分滿意,一心想冊立她為皇帝。

可是,楊太後卻說:“立後應以德為重,封妃可以色為主。賈女儀容豔麗,體態輕盈,尚欠莊重,不像謝氏,豐容端莊,理應位居中宮。”理宗聽後馬上表現出醒悟的樣,非常高興地順從了楊太後的意願,冊立謝氏為皇後,另封賈氏為貴妃。其實,理宗心裏一千個不願意,但是為什麼又答應了楊太後的要求呢?原來,理宗原名叫趙與宮,隻不過是紹興民間的一名男子,史彌遠為對付原太子,便找了他,說是趙宋宗室之子。然後把他召到臨安,立為皇帝。

理宗心想,自己即位帝位,本就有諸多爭議,此時如果不順從太後的意願,與她抗爭,太後必定會忌恨於我,說不定會廢除我的皇位,另立天子。大丈夫能屈能伸,為什麼我不能忍耐一下,答應她的要求呢?總有一天,她是要死的,到時候,誰還能管得了我?

宋理宗就是如此行事的,大禮完畢後,理宗對謝後一直是客客氣氣,全按禮數辦,並能像例行公事似地在謝後那裏逗留一個晚上,使楊太後更加感到自己決定的正確。過了兩年,楊太後一命嗚呼,撒手而去。此時,理宗的羽翼已豐滿,又見楊太後去世,便再也不問津謝後了,天天與賈妃在一起,無所忌憚地寵幸賈妃。

想取的東西不要多看,其實采取的就是“欲顯先隱”的策略。試想,如果你對某件東西“兩眼發直”,必定吸引來眾多觀注的目光,進而大家都會來“哄搶”,你要得到它的難度可想而知。那些真正的高明之士,會對自己夢寐以求的東西“不屑一顧”。因為他們明白,過分關注目標十之八九不能成功。

例如,西漢末年的王莽立女為後,就是經過了一番欲顯先隱的精心策劃。

在西漢末年平帝當政時,王莽已掌握大權,並有篡位之圖。當時漢平帝隻有十幾歲,還沒有立皇後。王莽便想把自己的女兒配給平帝當皇後,以穩固自己的權勢。

一天,他向太後建議說:“皇帝即位已經三年了,還沒有立皇後,現在是操辦這件事的時候了。”太後哪有不允之理。一時間,許多達官貴人爭著把自己的女兒報到朝廷,王莽當然也不例外。然而王莽想到,報上來的女孩有許多人比自己的女兒強,不耍花招,女兒未必能入選。於是他又去見太後,故作謙遜地說:“我無功無德,我的女兒也才貌平常,不敢與其他女子同時並舉。請下令不要讓我的女兒入選吧?”太後沒有看出王莽的用心,反而相信了他的“至誠”,馬上下詔:“安漢公(王莽的爵號)之女乃是我娘家女兒,不用入選了。”

王莽如果真是有意避讓,把自己的女兒撤回來就行了,但經他鼓動太後一下令,反而突出了他的女兒,引起了朝野的同情。每天都有上千人要求選王莽之女為皇後。朝中大臣也給說情,他們說:“安漢公德高望重,如今選立皇後,為什麼單把安漢公的女兒排除在外?這難道是順從天意嗎?我們希望把安漢公之女立為皇後!”於是王莽又派人前去勸阻,結果是越勸阻說情的人越多。太後沒有辦法,隻好同意王莽的女兒入選。

王莽抓住這個時機又假惺惺地說:“應該從所有被征招來的女子中,挑選最合適的人立為皇後。”朝中大臣們力爭說:“立安漢公之女為皇後,是人心所向。請不要再選別的女子幹憂立後這件大事。”王莽看到自己的女兒被立為皇後已成定局,才沒有表示推辭。不久,王莽的女兒就當上了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