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笑時,隻見邢夫人、王夫人、尤氏、李紈婆媳四個走了進來。王夫人道:\"怎麼老太太和姑太太都要回廟去麼?\"賈夫人道:\"我們這裏住著不大方便,過兩日再來看你們來罷。
我們廟裏諸事尚未齊全,等到了九天上,我接你外甥女兒回門,那時再請二位舅太太和奶奶們、姑娘們都到我們廟裏逛逛去。
舅太太,我還有句話,外甥女兒是從小兒舅舅、舅母疼大了的。
未免疼養的太嬌了,凡有不到的地方兒,還望舅舅、舅母擔待他些才好。\"王夫人笑道:\"噯喲喲!姑太太怎麼說起客套來了,這是幾時學下的這個話。\"賈母笑道:\"這算什麼客套呢,你沒見前兒晚上,和姑老爺吵著教辦一副很體麵的嫁妝,再做四季的幾套衣裳。姑老爺說如今女兒是回了生的人了,比不得原先在太虛幻境同是鬼魂了,我們所用的東西,人世如何用得呢?姑奶奶就說,你為什麼不辦人世所用的東西呢?姑老爺說,你好糊塗,如今咱們所用的銀錢都是人世焚化來的,拿去買人世的東西誰家肯要呢?姑奶奶聽了就埋怨起來了,說我一輩子就隻養了這一個女孩兒,別的沒有罷了,難道連一副嫁妝也不能賠送嗎?當日活著,在揚州作鹽院不和商人們要錢,作了一輩子的窮官,這會子死後盼的升了都城隍,誰知道又是一個窮城隍呢!鬧的姑老爺沒了法兒了,笑道:你不用著急,等我想個法兒辦就是了。你們想想,外孫女兒到了咱們家,難道還能夠缺少了他使用的東西麼?又要什麼嫁妝呢!\"薛姨媽聽了向賈夫人笑道:\"親家太太,你也不用多操這一番心,如今他寶姐姐的東西也不少,暫且姊妹倆大夥兒將就用著,等我們當鋪裏明兒算清了帳,我教他蟠兒哥哥也給他照樣兒辦一副送來就是了。\"賈母道:\"姨太太你也不必費這個心,才剛兒我隻當我的東西都教你姐夫、姐姐他們鼓蕩淨了呢,誰知還是照舊都擺的好好的。明兒教林丫頭搬到他屋裏去,也很夠用了。\"賈夫人笑道:\"罷喲,老太太咱們也走罷,差不多兒雞要叫了。
再不用提這一條兒了,我不過是為我們的臉麵,教親友們瞧著好看些兒,那裏是為咱們家沒有女孩兒使用的東西呢!\"賈母聽了,向王夫人笑道:\"我聽見那邊親戚都睡了,我們可也不驚動他們了,你們吩咐教外頭伺候。認真的,天可也不早了。\"邢、王二夫人知不可留,隻得吩咐外麵伺候。鮑二家的攙了賈母,司棋攙了賈夫人,眾人一齊送至榮禧堂,看著賈母、賈夫人上轎而去。眾人仍至上房,看著丫頭、老婆子們收拾了家具,吹息了燈火,這才大家散去,各自歸房。不過略睡了片時,東方大亮。眾親戚們起來,梳洗畢,又留著吃了點心,這才各自回家去了。
連日無話,到寶、黛成緣的第七天上,這一日賈政下朝,吃畢了早飯,正然喚了寶玉來,吩咐教他晚上到廟裏去給賈母、賈夫人請請安。隻見賈璉笑嘻嘻的走了進來,稟道:\"有一件稀罕的事兒回老爺知道。\"賈政道:\"什麼事?你這樣喜歡,你坐下說罷。\"賈璉便順跨兒坐在椅子上,笑道:\"才剛兒刑部堂官趙全親自到門上投手本,求見老爺。林之孝知道他的行為不端,老爺素日不待見他,況且他又不是本部的官兒,不敢來回老爺,先告訴了侄兒。侄兒出去見了見他,問了問他的來曆,他說的倒很有個趣兒。他說他有個女孩兒,今年十八歲了,生的也很像個人兒。半年前頭被一個什麼鬼魂纏住了,百般的醫治,總不見效,堪堪待死了。他心疼女兒,急的沒了法兒了,親自到城隍廟燒香許願,說但要保佑著他的女孩兒病好了,他情願出三千兩銀子的布施,修蓋廟宇。晚上就夢見姑老爺差了一個姓馮的相公,在他女兒房裏拿住了一個青臉紅發的惡鬼,救下他女兒的命了。那個姓馮的就吩咐他說:’你的女兒好了,並不要你出布施修廟,盡你許下的這三千兩銀子,辦一副上好的嫁妝送到工部侍郎賈大人府上收了,就算你還了願了。’如今他女兒的病果然好了,他不敢違背神語,現在辦了一副上好嫁妝,都抬到門上來了,唯恐老爺不肯賞臉,所以他親自求見麵稟緣故的。老爺聽聽,這件事真真有趣兒極了。\"賈政聽了,心中甚是詫異。隻聽王夫人笑道:\"老爺隻管收下他的,這是老太太前兒說來,姑太太為沒有賠送,叨叨了會子,鬧得姑老爺沒了法兒,說等我想著法兒辦就是了。這如今姑老爺救了他女兒的命,他親自送上門來,又為什麼不收呢!\"賈政笑道:\"雖是如此,也該差寶玉到廟裏問問姑老爺去才是呢。\"賈璉笑道:\"老爺太過於謹慎了,事情若不是真的,趙堂官那個業障可是刀子紮得出血來的人?他不想別人的便宜就夠了,他肯自己化了銀子還登門來求賞臉麼?\"賈政聽了,沉吟了一會,道:\"也罷,你就這樣回覆他,說我家叔不管這些閑事,看他怎麼樣。他如若不依,你就自己做主兒收了他的就是了,賞賞抬的人,也不用給他領謝的名帖兒。\"賈璉聽了忙出來,到書房向趙堂官笑道:\"適才將尊駕的來意稟知了家叔,家叔因偶染微寒,不能出陪。說尊駕既是還願的東西,他不敢管這個閑事。\"趙堂官笑道:\"小弟深知令叔大人的秉性,但我此舉乃是我自己還願,並不是給令叔大人送情。二爺你隻管吩咐著人抬進去就是了。\"賈璉見說,便吩咐林之孝派人往裏搬送,賞了抬的人五兩銀子。趙堂官吃了茶,親自站在儀門上,看看一件一件的都搬完了,這才和賈璉作別,上馬而去。
賈璉仍舊進來,回明了賈政。賈政便命寶玉晚上到廟裏給賈母請安去,帶著問問送嫁妝的緣故。起更之後,寶玉帶了焙茗,騎馬而去。約有兩個時辰,寶玉、焙茗依舊回來,稟賈政、王夫人道:\"老太太這兩日很好,問了問送嫁妝的事,誰知道姑老爺才不知道,叫了馮淵來問,才知道送嫁妝的事都是馮淵鬧的詭事。已作成,難以挽回,姑老爺隻得笑道:’這個趙堂官,原是個沒才料兒的東西,況且又救了他的女兒,教他化幾個錢兒也罷了。’\"賈政聽了正要往下再問,隻見焙茗手裏拿著個拜匣兒往桌子上一放。王夫人便問道:\"這又是什麼?\"焙茗稟道:\"姑太太那裏下來的請帖,因為後日是新二奶奶回門的日子,教奴才替轉請一請呢。姑老爺、姑太太說,來廟裏地方窄小,擺不開多的酒席,老輩子老爺們、太太們和珍大爺、珍大奶奶,另日再請罷。這如今請的男客是從璉二爺起,都是小輩子的爺們。
女客是從珠大奶奶起,都是小輩子的奶奶、姑娘們。並教多帶些丫頭、老婆子們,伺備斟酒上菜呢。\"王夫人聽了笑了一笑,便命寶玉打開拜匣,取出請帖來念著聽聽,看後日請的些小輩子都是誰。寶玉取出請帖,念了一遍。男客乃是賈璉、寶玉、賈環、賈蘭、賈蓉、柳湘蓮、薛蟠、薛蝌八個人;女客乃是李紈、鳳姐、平兒、尤二姐、薛寶釵、林黛玉、秦可卿、胡氏、迎春、探春、惜春、巧姐、史湘雲、甄香菱、邢岫煙、薛寶琴、尤三姐共十七人。賈政、王夫人聽了點點頭兒,仍命連匣兒交與焙茗,明兒一早就照帖兒去請。老夫婦又和寶玉說了會子閑話兒,這才各自歸房就寢。
話休煩絮,到了第三日,寶玉差人約會這些應請的人,無論男女都於午後到榮府會齊。吃了點心,候至定更時分,坐車的坐車,騎馬的騎馬,燈籠火把,一路輝煌,都到城隍廟的前殿。剛下了車馬,早有林公、賈珠二人迎了出來,將他弟兄、叔侄八人迎到書房去了,這裏賈夫人、鴛鴦也迎了出來,將李紈、鳳姐等十七人引到賈母新蓋的房子裏。隻見賈母手拄拐杖,倚門而待。一見他姊妹們進來,拍手笑道:\"噯喲,我的兒們,你看一個賽如一個的,花攢錦簇的都來了。前兒我到家的時候,隻顧和你婆婆們說話,也沒工夫和你們談談,今兒是你林妹妹回門的日子,所以也沒請你太太們,隻接了你們姊妹們來,也讓你們姊妹們風光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