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漸漸長大後,我這才明白,父親為什麼在別人冷嘲熱諷中誇自己孩子在外打工掙多少錢的時候還義無反顧地堅持讓我讀書?為什麼父親在我提出“我不想上學了”的時候拿著臉盆就朝我頭上砸去,還是讓我讀書?為什麼在我實在不上進,考學變得十分渺茫的時候父親托人求人給我換所學校而舉家搬遷到異鄉,還是讓我讀書?
我出生在農村,父母一生的努力沒給鄉下的生活帶來多大起色,最大的成績就是培養了我和姐姐、妹妹三個孩子。姐姐在南方開了工廠,妹妹在家鄉的小鎮上做點生意,我大學畢業後就留在了省城鄭州。
按說我們的生活都在慢慢地好起來,可沉默寡言的父親還是閑不住,總在不停地想著辦法來做點什麼,自己掙些小錢養活自己,來減輕兒女的負擔。我的農民父親讓我讀懂了勤勞和善良。
在當時的鄉下,父親算是有文化的。他除了種地,還具備接受新鮮事物的意識,這是難能可貴的。在我的記憶裏,父親養過鵝、孵化過雞苗、承包過菜地、賣過涼菜、生產過腐皮等。父親做過很多的行當,但大多數我看到的情況是,父親開始做的東西,整個周邊都沒有做的,但當他把這個項目做得差不多的時候,周圍便一哄而上的有了十幾家,於是父親就不做了。
甚至可以說父親做不下去了,他沒別人的生意做得好了。我把這些歸結於父親的性格不太好——脾氣暴躁、性格倔強、寡於溝通交際、話語稀少不中聽等——而他這些性格不合時宜又理所當然地遺傳給了我,於是我和父親的戰爭從小就開始有了。
從小到大,我們姐妹三人,可能數我挨打最多了。按現在的話說,父親沒有好的教育方式,動不動就是拳腳相加。
小時候的我很憨很強,安靜的時候家裏好像沒有我,有我聲音的時候就是我在挨打——和姐姐打架,我打不贏是我挨打;和妹妹打架的時候,父親最疼妹妹,還是我挨打;我與父親相似相斥的性格造成我時常頂撞父親,我還是挨打……我小時候頑皮內向,但學習還算不錯。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初中二年級那次暑假,當我拿著獎狀回家想得到誇獎的時候,卻被父親罰跪了一夜,原因就是他聽說我在學校裏跟人家打台球、賭博。當時我恨透了父親,原因總結如下:別人家的男孩都寶貝,而我又是家中唯一的男孩,為什麼父親不喜歡我?這是其一。其二,在公眾場合下,別人父母總誇自己孩子這好那好的時候,為什麼我的父親總貶低我,甚至一文不值?第三,從小學到中學,為什麼在突然下雨的時候,別人的家長都會為自己的孩子送雨具,為什麼我等不到?第四,為什麼我和別的小孩打架,明明別人欺負我,我回去還是要挨打?第五,為什麼我隻偷了區區兩塊錢,父親就把我捆綁起來吊在大門上一天不給我吃飯……小時候的委屈,小時候永遠無法理解。
當我漸漸長大後,我這才明白,父親為什麼在別人冷嘲熱諷中誇自己孩子在外打工掙多少錢的時候還義無反顧地堅持讓我讀書?為什麼父親在我提出“我不想上學了”的時候拿著臉盆就朝我頭上砸去,還是讓我讀書?為什麼在我實在不上進,考學變得十分渺茫的時候父親托人求人給我換所學校而舉家搬遷到異鄉,還是讓我讀書?
當我明白這些的時候,我和父親的距離已經拉開了好遠好遠,好遠好遠。這距離不是心的距離,而是語言的距離。也就是說,我和父親溝通少了,甚至說少之甚少,也可以說是都很少說話了。父親給了我內向倔強而沉默寡言的性格,也給了我他力所能及的所有,和為自己的生活自己去奮鬥的本能。
如果說現在還有一些不能遺忘或丟棄的東西,那就是在父親有限的晚年裏,如何融化我心中和父親的那段好遠好遠的距離,成了我一個好大的結。
去年十月一,我和妻子到廣州看望父母。為了不讓父母再幹體力活,姐姐在去年春節後就把他們帶去了。母親在那兒為姐姐照看孩子,父親為他們做飯。我一到那邊姐姐就偷偷對我說,父親一直想回老家去,說在大城市待不慣,天天覺都睡不好。我就心平氣和地嚐試著跟父親溝通。父親還是想回去,說是在收音機裏聽到一個什麼加盟的項目,想回去做做看。
我說那好多都是騙人的,不能信。父親說,人家那都有專利,其他地方都沒有的。我說怎麼會沒有呢?我的聲音很大。我打開電腦,搜索出了幾十家。我一一解釋給父親聽,勸他別再想著幹什麼了。父親老了,我為時常不經意間對父親大聲說話感到內疚。但總沒辦法。
如今,我活潑可愛的女兒已經3歲了。令我驚喜的是,女兒不像我,女兒的話很多,整天嘰嘰喳喳的。父親很疼孫女。我感覺和女兒嘰嘰喳喳地交流,父親多少年也會不煩不夠。
一個偉大的靈魂,會強化思想和生命。
——愛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