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培養氣度,進入海納百川的境界(3)(2 / 2)

記者聽了林肯的話不僅為他的氣度所折服,同時,更是為他的智慧而傾倒。林肯是偉大的,從這個小故事中可以看出,他確實有過人之處。首先,他有能容人的氣度,所以可以讓更多的人才為他所用。其次,他很聰明,有智慧,能夠讓自己的手下發揮更大的效能。這是林肯能夠成功的原因,也是很多成功人士的共同特征。

李開複為大家講述這個故事,就是為了讓大家從林肯的身上看到,氣度很多時候也是智慧的外在表現。擁有氣度不僅能讓我們的人格升華,有效提高我們的格局,同時也是智慧的一種外在表象。

要明白,氣度不僅能夠讓我們獲得別人的尊重,更是能為我們的成功提供幫助。它是智慧的一種表現,可以有效縮短人的奮鬥曆程。我們要做的,就是鍛煉自己,培養出一種能夠容人的氣度來。到那時,你將會體驗到氣度給我們帶來的益處。

NO.85境界高低決定事業大小

一個人的胸懷有多大,他能夠取得的成就往往也就有多大。——李開複

想要成就一番事業的人很多,已經擁有一番事業的人也很多。如果對他們進行細致的觀察,就會發現,這些人中有些事業大,有些事也小,而兩個群體也都有很多共通性。所擁有的事業小的人,通常都愛抱怨,他們總是覺得自己的機遇不如別人,所以才在事業上沒有人家那麼大的成就。但事業比較大的人,卻少有此等抱怨。這一現象,表麵上看是由於他們處境決定的,但實際不然,更多的時候是由他們的境界決定的。一般來說,事業小的人視野也小,而事業大的人視野也會相對大些。正是這種境界上的差別,造成了事業上的分野。

李開複是一個事業很大的人,同時也是一個視野很大的人,他雖然並不是最有錢的,但絕對是最有影響力的。因為他不僅致力於自己成功,也一直在幫助別人成功。這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境界,也恰恰是由於有這個境界,才讓李開複有今天的成就。在李開複看來,一個人的心有多大,他的舞台就有多大;一個人的境界有多高,他的成就就有多高。他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事實證明,他的想法和做法都是正確的。這,正是李開複成功的原因所在。

李開複經常給年輕人演講,在演講中,他會講述很多人的成功故事。通過這些故事的梳理,你也會發現,其中事業大的人往往境界也高。其中,馬雲就是一位。

馬雲是一個偉大的“布道者”,也是一個輝煌夢想的“鼓吹者”。他的目標很明確,那就是“做中國人辦的全世界最好的公司,做世界十大網站之一,做一個擁有102年壽命的企業!”有目標的人很多,但是能夠將自己的目標定得如此明確的卻不多,馬雲做到了,是因為他懂得思考,他的目標不是自己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經過自己的思索確定的。在製定目標上,馬雲很務實,在他看來,務實的目標才是最好的目標,是定目標的最高境界。

馬雲曆來是一個爭議不斷的話題,人們爭議的不是他的能力,而是他的夢想。從阿裏巴巴成立的那天起就一直備受質疑,大家都覺得這個東西不可能成功。但馬雲說自己不怕罵,在中國反正別人也罵不過他。他信奉一句話:如果你說的都是對的,別人都認同,那還輪得到你嗎?正是憑著這種近乎怪異的堅持,馬雲一直在做著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事實證明,馬雲的這份堅持是對的,因為他確實成功了。

很多人認為,馬雲的這份堅持源於他的偏執,但馬雲自己不這麼看,他認為,自己的堅持是有道理的,是為了夢想在付出。開始的時候,人們也會嘲笑馬雲的解釋,但如今,已經沒有人會笑他了,因為他是那個笑到最後的人。馬雲用自己獨特的而又敏銳的判斷力,為自己贏得了別人的認可,取得了矚目的成功。

馬雲的成功是跟他的堅持離不開的,但更多的時候,靠的是其敏銳的判斷力。這份判斷力,就是一個人的境界的體現。他源於一種氣度、一種胸懷。試想,如果馬雲是一個小肚雞腸,特別愛計較的人,那麼,早在他事業開始的時候,就會因為別人的罵聲而改變初衷了。正是因為他有這種氣度,能夠容忍別人對他的誤解和誤判,才有了後來人們對其看法的轉變。所有這些,都跟他的做人境界分不開。這,才是馬雲成功的秘訣。

馬雲一直用自己的行為告訴人們,什麼叫作氣度,李開複一直用自己的全部精力教授人們,如何才能夠擁有氣度。透過這些成功者,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的身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正是這些地方讓他們做成了常人難以做到的事情。我們要做的就是向他們學習,以馬雲為榜樣,聽從李開複的勸導,在這些有著異常豐富的成功經驗的人的指導下,走向自己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