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國產手機,路在何方?(2)(1 / 3)

1999春天,對於TCL集團來說,意義非同尋常。這年3月,TCL移動通信正式成立,這標誌著TCL集團正式殺入手機陣營。也正是TCL移動通信的進入,使得國產手機的生存狀態有了全麵改觀。TCL集團之所以在這個時候投身到手機行業,主要是因為它看到了兩個契機。一個是1999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應國家計委和信息產業部的建議下發了《關於加快移動通信產業發展的若幹意見》,意在扶持國內移動通訊業。另一個就是TCL集團對手機業整個市場前景的判斷。TCL移動通信充分利用了TCL集團在彩電行業已經成熟的渠道體係和產品推廣係統,在產業進入初期,加大資金投入以彌補技術研發上的缺陷;與此同時,在萬明堅的領銜操控下, TCL移動通信瞅準了市場機會,在手機市場上一炮走紅。

從純粹的基本麵上進行比較,在國產手機陣營中,TCL移動通信無疑是最為健康的。種種跡象表明,TCL移動通信愈來愈有王者氣質。

多元化的夏新

夏新是手機業少有的幸運兒,涉足手機業,居然一夜成名,攫取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如今國產手機業相當蕭條,這讓夏新有了移情別戀之意。不甘寂寞的夏新奔向3C的步伐剛剛邁出,轉眼又投入到了汽車業的懷抱。

早在2003年國產手機的鼎盛時期,夏新即做出了相關多元化的決定,有意向3C方向發展。2004年6月,夏新首次在通信、消費電子和IT三大產品領域橫向發布年度新產品,正式踏上多元化之路。夏新表示,公司還將向車載筆記本電腦、車載電視、車載音響、影碟機等汽車電子產品拓展。

顯然,在原有的核心業務盈利能力降低以後,趁著賬麵上現金流量充足,夏新想尋找一個新的領域來套取投資者的資金,即使原有的產業利潤率下降甚至虧損,但隻要有現金流,夏新的品牌多元化延伸就有可能成為現實。

長久以來,夏新以投資者的身份在產業間輕鬆遊弋,而不願幾十年如一日地在一個行業裏慘淡經營。這種“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心境,不知將夏新的未來帶向何方?

國產手機如何突破迷局?

國產手機 手機牌照 夏新 聯想移動 熊貓手機

麵對因牌照政策解凍後後來者瘋狂湧入帶來的市場紛亂,以及3G開放所帶來的市場機會撲朔迷離,大家都在為國產手機品牌揪心捏汗。國產手機還有希望嗎?

好在2008年伊始,很多老牌廠商陸續換帥,新廠商也不甘心沉迷於僅僅收獲階段性的銷量,著力補齊品牌、技術等方麵的短板。2008年,國產手機開始了新一輪的征戰……

清洗掌門人

繼2007年年末夏新總裁李曉忠之後,2008年之初聯想移動也傳出總經理劉誌軍離職的消息。2005年至今,從首信的楊廉斯、科健的郝建學到熊貓的馬誌平以及TCL的向征,老牌國產手機廠商完成了一次掌門人的集體大“清洗”,這些曾見證過國產手機光輝歲月的人物,分別以不同的方式謝幕。

每個人的下課原因,從表麵看都是業績不佳,但是深究其因,或有企業機製非一人所能馭,或有簡單套用其他行業之模式,或有時機未到而強攻某一隅……

李曉忠曾說過:創新是需要冒風險和付出代價的。而豪賭3G讓李曉忠在試水中一腳踏空,並與夏新一同跌入穀底。每年上億元的研發投入沒有讓夏新收獲什麼回報,而高達4.7億元的虧空則讓李曉忠與夏新說了“再見”。

的確,夏新對於3G的超前投入是冒險,因為當時沒人能預測國家將采用哪種3G標準,而3G牌照何時發放也並不隨李曉忠的意誌為轉移。但如果3G能早兩年上,李曉忠的先行一步將為夏新贏得競爭優勢,他的冒險也許就會成功。但最終,李曉忠還是將賭注押在了未在合適的時間出現的“機遇”上,成為冒險的輸家。

相對於李曉忠的豪賭,同樣身處國產陣營的聯想移動就要中規中矩得多。但是,它的中規中矩,是傳承於聯想PC下的中規中矩。對於聯想移動,曾經取得的成績在於效仿PC運營,今天的潰退也在於其一味效仿PC的營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