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成交是營銷的開始——售後服務話術(1)(1 / 3)

沒有商品這樣的東西。客戶真正購買的不是商品,而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1996年,喬·吉拉德到台灣去演講。他說:“How to spellsales?”怎麼拚“營銷”代表這個詞,我們就說s—a—l—e—s。

他說不是,“sales is service”,營銷就是服務。他又問我們“How to spell service?”怎麼拚“服務”這個字。我們說s—e—r—v—i—c—e。他說不是,“service is love”,營銷就是服務,服務就是愛。

真正去愛你的客戶,才是營銷。

最佳的售後服務可以確保當客戶需要服務時,第一個會想到的人就是你。售後服務不僅能夠建立品牌的忠誠度和美譽度,還能夠產生再次營銷的契機和拉力。從售後服務過程中得到一些有效信息,將為下一步市場細分和產品創新開發提供基礎,可以搶先占領一個利潤池。

另外,售後服務過程中客戶在零配件方麵沒有太大選擇的餘地,價格敏感度也不會太高,製定相應的多層次的服務水準,就可以提升售後服務的效益。

所以,客戶服務的本質是發現對方真正的需求,並且去滿足他的需求。需求可能是產品的需求、潛在的需求,或是心理的需求,從不同的層麵去滿足客戶的需求。服務是無形的,不可以去衡量、量化;服務是不可分離的,是持續的;服務有一些差異性,因此要針對不同客戶提高不同的服務;服務是不可以儲存的,不是說昨天服務完之後,今天就不必再服務了。

優質的客戶服務是最好的企業品牌,隻有出色的客戶服務才會使你具有超強的競爭力。

第一次成交靠產品,第二次成交靠服務

李洪是一家連鎖超市的打包員,他利用自己所學的計算機知識設計了一個程序,他把自己尋找的“每日一得”都輸入計算機,再打上好多份,在每一份背麵都簽上自己的名字。第二天他給客戶打包時,就把那些寫著溫馨有趣或發人深思的“每日一得”紙條打到買主的購物包中。

一個月之後,連鎖店裏發生了一個奇怪的現象:無論在什麼時間,李洪的結賬台前排隊的人總要比其他結賬台多出好多倍。值班經理很不理解,就大聲對客戶說:“大家多排幾隊,請不要都擠在一個地方。”可是沒有人聽他的話,客戶們說:“我們都排李洪的隊,因為我們想要他的‘每日一得’。”

多一些時間排隊對於那些想得到額外快樂的客戶來說很劃算,所以,能提供更多的服務的人一般都可以收獲更多。

有的營銷員說,上麵這個案例實施起來並不現實,因為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一專多能,給客戶額外的小驚喜。但是我們可以從另外的角度去思考,利用自己的優勢來給客戶做良好的服務。

(1)設置一個錄音機或錄音電話,可以讓客戶選擇錄音。這樣,才能保證客戶的意見被真實客觀地記錄下來,這是一種責任和義務。節省客戶的時間,尊重別人要從珍惜他人的時間開始……尊重時間是關鍵,而一些企業沒有錄音機或錄音電話,也沒有客戶關懷室讓我們可以選擇。

(2)對客戶需要及時反饋。一些企業不注重對客戶需求的及時反饋,反應並不快,口號很多,但言行不一致。並不是所有的客戶所有的建議都要采納,但不采納就反饋到哪一個層次,領導或相關責任人的反映和說法,都是客戶想知道的。企業有責任及時告訴客戶,隻是幾分鍾,但往往被拖到幾天以後就不了了之。客戶的建議那麼有價值,但為什麼連電話都沒有回呢?更別說什麼獎勵了。

(3)建立客戶建議的激勵機製。客戶,未必要接受你們的禮物,但企業要做出來,甚至形成一種機製激勵客戶(這裏說的客戶不僅僅是外部客戶,也包括企業的員工內部客戶)。客戶的建議是需求所在,是最有價值的,也應該獲得鼓勵。並不是每個人都具備很深厚的社會責任感,優秀的建議需要企業去激發,而不是等待投訴,那已經晚了一步。

(4)讓客戶培訓員工。客戶是最好的老師,會告訴他們想要什麼,如果多一些這樣的活動來培訓員工,會比企業內部天天培訓輕鬆得多。

(5)與客戶見麵的形式多樣化。客戶並不希望見麵形式有多華麗,隻希望次數多一些,形式簡單、自然,如客戶回饋日等,能夠多一些機會交朋友,有更多自然溝通的機會。

(6)立即行動。一個行動比10個想法都重要,如這些建議,企業隻用花幾周的時間選一兩個點做實驗,就會知道是否有效。至少企業將收獲經驗,以及正確的判斷,還有速度。對一些缺乏創新的企業,這些建議實際上沒有任何用處。這些企業的員工不夠勇敢和執著,天天喊著創新、創新,最需要的時候卻沒有做到,需要很好地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