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風水學中的科學道理(2 / 3)

住宅的朝向、間距

風水學著重陽光、空氣、水分等人類生存的三大要素。風水師們非常重視住宅的朝向和日照,常常追求“向陽府第”,而囑人莫住“背陰之宅”。風水書中說:“何知人家有福份,三陽開泵直射中”、“何知人家得長壽,迎天沐日無憂愁”。還強調山牆應如何如何,院牆應如何如何等,這些除了爭取好的住宅日照,改善住房的衛生條件外,還對保持住宅的氣溫有極大關係。實際上,在我們所作的民居調查中,絕大多數住宅的朝向及布局,還是以氣候,地形地貌、使用功能等物質功利要素為主要依據而確定的。即便是在風水盛行的地區,當宅主命卦吉方朝向與建築物質功利朝向發生衝突時,大多數情況下也是將大門朝向吉方開,或者采取一些“厭勝”與“避邪”的簡單措施。住宅采光如何,主要取決於朝向。朝向不當,即使沒有前排建築物的遮檔;或者朝向對,而南向房前被大樹遮蓋,室內也不會有理想的日照。根據室內日照和通風,從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等方麵考慮,住宅朝向以南向為佳,冬夏受益。原因在於太陽的運行規律,使冬季的太陽可以最大限度地射入室內;夏季光線方向陡,室內日照時間短、深度小,能避免陽光曝曬。但是,不可能所有住宅都建成坐北朝南,即使一家一戶,有時也難免有東西向房間。為了避免日曬,東西向住宅可用鋸齒形牆麵,或用花格遮飾板等手法。

在風水學中對風是忌諱的,但這僅指對人體危害較大的風速較大的風而已,並不是完全不要風,隻是“風”要“藏”,緩慢的氣流在住宅中還是必不可少的。傳統住宅的照壁、屏風等的作用之一是使快速的氣流變得緩慢下來。穿堂風在我們祖先的建築典籍中被認為是不吉利的。家中老弱婦孺經穿堂風一吹是會生病或使原有病情加重,有時甚至危及生命。因而穿堂風往往被視為妖風、怪風、邪風,惟恐避之不及。比如,廣州的西關大屋,其後牆一般習慣都不開窗,除擋北風和避免視線幹擾外,還與風水怕“散氣”、“漏財”的思想有關。建築師在住宅門窗與方向的設計上通常要避免穿堂風的形成,但是對穿堂風也要一分為二。華南、江南一帶大中城市中熱島效應使居民夏天高溫難耐,穿堂風能帶給人們涼爽舒適,但最好不要在開門開窗時讓穿堂風勁吹而毫無遮擋。總之,建築朝向的選擇,涉及到當地氣候條件、地理環境、建築用地情況等,必須全麵考慮,並力圖使建築朝向好的景觀。選擇的總原則是:在節約用地的前提下,要滿足冬季能爭取較多的日照,夏季避免過多的日曬,並有利於自然通風的要求,結合各種設計條件,因地製宜地確定合理建築朝向的範圍,以滿足住戶的要求。

住宅的平、立麵處理

中國傳統建築構圖中,大量運用平衡對稱,強調中軸線的平麵和立麵設計。風水學在觀念上也認為,建築平麵的方正,體形的均衡對稱,環境格局的完備無缺等,都是吉利的表現形態,反之則認為是凶煞的兆頭。如房屋的前高後低、建築體形的雜亂、兩扇大門扉寬窄不同等,均被認為是不吉利的。風水學中有不少關於“正房寬敞出貴人”、“堂屋有量不生災”的講究。這裏正房和堂屋大致相當於今天住宅中的起居室和主要臥室。可以看出,古人對住宅房屋麵積、容積等也是十分重視的。“室大多陰,室小多陽,陰盛則陽病生,陽盛則陰病生”古人這種對居室大小應適中的論述也是基本符合科學道理的,隻是限於科學水平的認識而表述得含糊莫測。可見,傳統陽宅風水說中有不少科學的內容,但傳統的表述和實踐,已遠遠不能滿足於現代住宅設計的要求。我們要將傳統住宅風水學中的科學成分繼承並發揚光大,納入到科學的設計方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