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鐵骨青天海瑞(3 / 3)

隆慶三年(1569),海瑞升任右僉都禦史,以欽差大臣的名義總管糧道,巡撫最富庶的應天府。

海瑞上任後,發現這個魚米之鄉已被貪官汙吏糟蹋得千瘡百孔。這一年,大雨成災,蘇鬆常杭嘉湖六府沿太湖的田地幾乎被淹得一幹二淨,很多房屋被雨水衝塌。海瑞於是決定先從治水救災入手。經與蘇州推官和上海知縣商議,海瑞草擬了治水奏疏,上報朝廷;同時行文十府,裁減供應,並要蘇州、鬆江兩府,在聖旨到達之日,即興工開河。奏疏很快得到朝廷的批準,疏浚工程迅速開工。期間,海瑞多次親赴工程現場,獎勵開河有功人員,懲處貪汙腐敗者。不到兩月,蘇州河基本疏通。積水傾瀉而去,被淹的田地顯露出來,農民們補種了蔬菜和雜糧。之後,又疏通白峁河。兩項工程相繼告竣後,基本消除了三吳地區的水患。

治理了水患之後,海瑞又開始著手實施逼鄉官退田的計劃。他的矛頭第一個就指向了原朝中元老徐階。徐階辭官後,回到了老家鬆江府,恰在海瑞的管轄範圍之內。徐階在朝時正直清廉,可其子孫卻在敗壞他的名聲。其弟徐陟以及其二子和三子均為霸一方,侵田占地。百姓的狀紙,早已堆積如山。原任官員因礙著徐階的聲望不敢處理,將狀子通通壓了下來。

徐階像開始,海瑞也是左右為難:徐階對他有知遇之恩和救命之恩,而徐家人為非作歹,自己又不能不管不問。思索良久,海瑞決定以國為重。他來到徐階家,告之以實情,並向徐階提出了三個要求:第一,把40年來徐家子孫侵占的40萬畝土地退還給原主;第二,把欺壓良民的徐階眾子侄和家人自行捆綁送到官府,請求從寬發落;第三,告家中諸人,今後不準侵奪良田、欺壓百姓。徐階長年在京城,對家中之事並不知曉。聽完海瑞的敘述,他立即吩咐眾子侄和總管,將侵占的良田悉數退回原主。隨後,又親自將犯罪的家人送到官府,任海瑞依律製裁。

海瑞勸徐階退田40萬畝,將其子弟問罪的消息傳出後,應天十府的一些鄉官也紛紛主動退還了吞沒的農民田產。海瑞在應天十府名聲大振,窮苦農民奔走相告:咱們這裏來了個“海青天”!

不到半年,穆宗又改任海瑞為督應天糧儲。當時,適逢徐階的老對手高拱被穆宗召回朝廷主掌吏部。高拱對過去海瑞支持徐階反對自己之事一直耿耿於懷:那是隆慶元年(1567)的事,大學士徐階被高拱彈劾。海瑞即上書彈劾高拱,大學士張居正亦聯合宦官馮保上書彈劾高拱。最後,高拱隻好乞假回鄉養病。

這次複出,他首先就想到了如何報複海瑞上疏之仇。他將海瑞的糧儲職務合並到應天由他人兼管,待海瑞赴應天上任時,已無任可上。海瑞隻好稱病辭官,返歸故裏。

此時,內閣的首輔是張居正。朝中海瑞的同鄉梁雲龍要回鄉省親,張居正找到梁雲龍,請他通知海瑞,自己要舉薦海瑞為禮部尚書,條件是要他在會試中錄取自己的兒子。梁雲龍回鄉後,找到海瑞,將張居正的話告訴了他。海瑞淡淡地說:“煩請轉告張太翁(張居正),禮部尚書我不當,他兒子能否考中,也與我無幹,請他好自為之。”

梁雲龍回京後,將海瑞的話轉告給了張居正。張居正氣得將早已擬好的保薦海瑞做禮部尚書的奏折撕得粉碎。

再次入仕理朝政夕陽依舊奪目紅

海瑞墓得罪了權傾朝野的張居正,海瑞此後在海南整整閑居了16年。這16年中,海瑞生活貧困,雪上加霜的是他的妻兒後來又全部撒手而去,身邊僅剩一個仆人海安照料他的起居。

萬曆十年(1582)六月,張居正病故。朝廷下旨,將被張排擠的諸臣召回,海瑞也在其中。萬曆十三年(1585)正月,海瑞被任命為應天都察院右僉都禦史,二月又改為吏部右侍郎。

接到聖旨後,72歲的海瑞在海安的陪同下前往應天。途中,聽聞禦史房寰40多歲的兒子搶了一個15歲的小女孩做第13房小妾,他不禁又怒火中燒,立即派人將房公子押解到應天府,命應天府率同上元、江寧兩縣嚴厲懲辦。房寰惱羞成怒,便勾結一批貪官聯名上疏攻擊海瑞。海瑞毫不理會,更加雷厲風行地整頓官場風氣,貪官汙吏不時被查辦。

萬曆十三年(1585)冬,海瑞又被提升為南都察院禦史,為正三品官員。

晉升之後,海瑞再一次發出告示,宣布嚴禁向官員饋贈禮物,並帶頭把各種禮物一一退回。與此同時,他還明令各級官員禁止向百姓攤派徭役。為懲治貪汙腐化,他主張不能以錢贖罪,而應恢複明太祖定的舊規,對違法者用廷杖重責。

此時海瑞年逾古稀,雖雄心猶在,卻無力回天。加之他生活困苦,憂思多慮,漸漸患病臥床不起了。應天百姓聽說海瑞身患重病,紛紛入寺進香,求上天保佑這位愛民如子的“海青天”。但天不遂人願,海瑞的病情還是一天天地加重了。

萬曆十五年(1587)十月十四日,一個風雨之夜,身邊沒有一個親人的海瑞與世長辭,享年74歲。就在他臨終前三天,兵部送來的柴薪費多算了七錢銀子,海瑞還讓人如數退了回去。

消息傳至朝廷,南都禮部和應天府馬上派人幫助整理遺物,布置後事。清貧一生的海瑞,留下的遺物實在是太簡單了。海安清來點去,隻有20兩俸銀,幾件破舊的衣服,幾雙破布靴,再就是幾匹綾和綢葛。海瑞所有的家當,連一個貧士都不如。看到這些,在場的幾位官員都忍不住哭出聲來。區區20兩銀子,根本不夠籌備葬禮。在場的官員於是紛紛解囊,湊了800兩銀子,為海瑞料理後事。

送葬那天,禮部右侍郎沈鯉代表朝廷參加海瑞的葬禮。在出殯前,沈鯉宣讀了朝廷的詔諭:諡海瑞“忠介”,贈“太子少保”。之後,各衙門的官員和海瑞的同鄉諸官分別吊唁,大家長跪在海瑞的靈柩前痛哭失聲。午時,出殯的隊伍走出應天府。應天市民自動罷市一天,為海瑞送行。家家戶戶的門前都擺著酒菜飯食祭奠這位清官。鄉下的村民也紛紛趕到城裏,為海瑞送喪。

海瑞的靈柩從應天城被36位身著白衣白帽的差役緩緩抬出,沿途哭聲不絕於耳,哀樂震天。這是人民心目中的國葬啊!“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海瑞在天有靈,也可含笑九泉了。

遍觀中華曆史,正直如海瑞者、剛毅如海瑞者、清廉如海瑞者,可謂鳳毛麟角。而集三者於一身之人,也隻有海瑞而已。他那正直的風範,讓百姓交口稱讚;他那剛毅的個性,讓他不畏權勢,視死如歸。為官一生,海瑞幾番沉浮,但其個性依舊,相比之下,那些貪官汙吏,那些昏聵小人,怎不汗顏?海瑞,無愧於“剛峰”,無愧於“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