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宛人李守,好星曆、讖記[1],為莽宗卿師[2]。嚐謂其子通曰:“劉氏當興,李氏為輔。”及新市、平林兵起[3],南陽騷動,通從弟軼謂通曰:“今四方擾亂,漢當複興。南陽宗室,獨劉伯升兄弟泛愛容眾[4],可與謀大事。”通笑曰:“吾意也!”會秀賣穀於宛,通遣軼往迎秀,與相見,因具言讖文事,與相約結,定謀議。通欲以立秋材官都試騎士日,劫前隊大夫甄阜及屬正梁丘賜[5],因以號令大眾,使軼與秀歸舂陵舉兵以相應[6]。於是縯召諸豪桀計議曰[7]:“王莽暴虐,百姓分崩。今枯旱連年,兵革並起,此亦天亡之時,複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也!”眾皆然之。於是分遣親客於諸縣起兵,縯自發舂陵子弟。諸家子弟恐懼,皆亡匿,曰;“伯升殺我!”及見秀絳衣大冠,皆驚曰:“謹厚者亦複為之!”乃稍自安。凡得子弟七八千人,部署賓客,自稱“柱天都部”。秀時年二十八。李通未發,事覺,亡走;父守及家屬坐死者六十四人。縯使族人嘉招說新市、平林兵,與其帥王鳳、陳牧西擊長聚[8];進屠唐子鄉,又殺湖陽尉。軍中分財物不均,眾恚恨,欲反攻諸劉;劉秀斂宗人所得物,悉以與之,眾乃悅。進拔棘陽[9],李軼、鄧晨皆將賓客來會。
“注釋”
[1]星曆:星象。讖記:預言未來事象的文字圖錄。[2]宗卿師:王莽攝政,郡國置宗師以主宗室。時尊稱為宗卿師。[3]新市:今湖北京山東北。天鳳四年,王匡、王鳳起義於此。即綠林起義。平林:今湖北隨州東北。地皇三年,陳牧、廖湛起義於此。後與新市兵會合,成為綠林軍的一個分支。[4]劉伯升:即劉□。其字伯升。西漢皇室。劉秀之兄。[5]前隊:郡名。王莽改南陽為前隊。[6]舂陵:在今湖北棗陽縣東。[7]豪桀:豪傑。[8]長聚:地名。今河南棗陽附近。[9]棘陽:縣名。屬南陽郡。
“譯文”
宛城人李守,喜好星象與讖書,擔任王莽的宗卿師,他曾對兒子李通說:“劉姓將會複興,李姓將做輔佐大臣。”等到新市兵、平林兵崛起,南陽人心浮動,李通的堂弟李軼對李通說:“現在天下動亂,漢朝將重新興盛。南陽劉姓皇族,隻有劉伯升兄弟博愛,對人寬大,可以與其共商大事。”李通笑著說:“我正有此意!”正好劉秀運糧食到宛城販賣。李通派李軼前往迎接劉秀,與其相見,詳細地談了讖文的事,於是互相結交,商定了計劃。李通打算在立秋那天,趁著騎兵武士大檢閱的時候,劫持前隊大夫甄阜和屬正梁丘賜,然後發號施令,聚眾起兵,讓李軼與劉秀回到舂陵起兵,以互相呼應。於是劉□召集各位豪傑商量說:“王莽凶殘暴虐,百姓離心,而今連年大旱,動亂四起,這是上天滅亡他的時候,是恢複高祖的大業,建立千秋萬世的功勞的時候!”大家都表示同意。於是分別派出親友賓客到各縣起事,劉□自己則發動舂陵的子弟。各家子弟都感到害怕,紛紛逃避躲藏,說:“劉□害我!”及至看見劉秀身著紅衣,頭戴大冠,改穿將軍服裝,都吃了一驚,說:“謹慎忠厚的人也幹上了呀!”心裏才稍稍安定。一共集結子弟七八千人,安排下屬,自稱柱天都部。劉秀當時二十八歲。李通因其起兵計劃還未付諸實施就泄漏了,因而逃亡。他的父親李守與家屬因罪被誅殺,共死六十四人。劉□讓同族人劉嘉去說服了新市、平林兵,與他們的首領王鳳、陳牧一起西擊長聚。進攻唐子鄉殺傷很多人,又殺死了湖陽尉。由於軍中分配財物不公平,眾人憤怒怨恨,打算反擊劉姓家族的部隊。劉秀收攏同宗族人所得到的財物,全部交出,大家才高興了。再向前挺進,攻陷棘陽。李軼、鄧晨各帶著他們的賓客前來會合。
“點評”
起兵的理由,一是政治的腐敗,百姓的痛苦;二是恢複劉氏的天下,否定王莽政權的合法性;三是有預讖,說劉氏當興。第一條是最重要的,是起義的基礎。第二條是動員王莽篡位中受損害的劉氏勢力。第三條是借迷信煽動思漢懷舊的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