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內憂外患(第二更)(2 / 2)

呂布對張遼等人十分失望,其餘並州軍部將也對張遼、高順心有憤恨,眼睜睜的看著建功立業的機會沒了,豈能有好臉色,很快張遼、高順二人被刻意的孤立起來。

李儒起身抱拳道:“董公,我軍兵少,關外諸侯人多,小心謹慎並無大錯,不如派張將軍、與高將軍押運糧草,並統領援軍緩行,以求隨機應變。”

李儒並非為張遼、高順說情,而是外有強敵,自然不能內有間隙,張遼的建議在李儒看來並非不妥,隻是這番話在西涼軍將校眼裏,卻是膽小如鼠的表現。

尤其此時董卓已下定決心派兵出征,自然不希望聽到勸諫的聲音,眼看張遼、高順出列勸諫鏖戰於野尚需謹慎,對並州軍將領早有成見眾人,哪裏會放過這麼好的機會,頓時群起而攻之。

董卓先是眉頭皺起,但很快明白了李儒的意思,統領屬下必須做到各方照顧,相互製衡的同時,才會令部將舍命效死。

若是屬下成為鐵板一塊,恐怕領軍的將帥才會坐立不安,這也是眾多上位者,都會安插親信,正是為了拆台製衡。

隻是董卓對張遼等人依然有些不忿,隨口淡淡道:“就按軍師的意思辦,你等小心押運糧草,萬不可有遺失。”

其實董卓對並州部將並不信任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當初險些將他刺死的公孫逸,刺殺行動之前,十分頻繁的接待並州眾人,並且將重金送到眾人府中。

雖然後來所有並州降臨都匆忙將金銀充公,但依然無法讓董卓疑心盡去,當日呂布殺義父丁原,正是因為董卓送寶馬赤兔,並且贈與重金以動其心,方才說服呂布叛變。

當初公孫逸明麵上隻是送了一箱金銀,但私底下送了多少誰也說不清楚,尤其是在即將兵臨城下的節骨眼上,人心難測,董卓不得不小心謹慎。

剛剛呂布請兵出關,董卓看似大喜,其實內心有些提防,知道華雄出麵願領軍出兵,董卓立刻下令讓華雄領兵出征。

並州軍眾人,上至呂布,下至普通軍校,都被董卓有所懷疑,李儒作為軍師,自然不能讓軍內離心,總是出言幫襯,一時惹來西涼軍將領不忿。

李儒夾在中間也是無可奈何,也隻能盡力安撫各方,隻是這種積怨的積累,總有一天會如同火山噴發一般爆發出來,到那時候,恐怕就是覆滅之時。

隨著董卓權利愈大,對於李儒的建議愈發冷淡,麵對內憂外患,李儒除了全力疏導,並無他法。

*****

酸棗縣,公孫逸本想處理政務,隻是很快頭昏腦漲,無奈之下做起了甩手掌櫃,將一眾軍務全部交給了田豫,美其名曰信任,弄得田豫哭笑不得。

不過公孫逸也沒閑著,每日監督工匠打造更加堅固的箭頭,刀劍,要求每柄刀劍,每支箭矢之上,都要有工匠的專屬標誌,若是出現質量問題,可以責任到人。

雖然無法做到流水線一半的產業鏈,但製作的鎧甲。兵刃,質量都有大幅度的提升,一時讓埋頭負責公務的田豫嘖嘖稱奇。

很多時候,公孫逸親率近衛軍數百人來往於酸棗縣鄉間,掃除惡霸,斬殺汙吏,有時候會幫著村民下地幹活,公孫逸身邊的近衛大多也是貧苦人家出身,對公孫逸愈發崇敬。

每次公孫逸到來,眾多百姓紛紛迎了上來,經常走進村民家中了解情況,不得不說很多表麵上看不到問題,都很快暴露出來,公孫逸總是第一時間勒令解決,整個酸棗縣的凝聚力空前高漲。

這一日公孫逸終於得到了那位,當初幫助田豫穩定民心的隱士回帖,公孫逸滿心歡喜的在凝兒的幫襯下換上正服,帶上小點心,朝著隱士的宅院而去。

其實說來也怪,當初這位隱士並未自報家門,隻是派人來送於田豫一份書信,田豫照做頓時事半功倍,不知為何,原本一些坐山觀望並未表態的士紳,突然一夜之紛紛願意支持驍騎軍。

田豫驚喜之下,打算請高人出仕,隻是多次前往拜訪皆被擋駕,送去的拜帖也是石沉大海,田豫無奈之下,也隻能將此事擱置了下來,直到公孫逸前來重新執掌驍騎軍,自然也知道了隱士的情況。

多方打探居然一無所獲,那些士紳居然同時選擇了沉默,愈發好奇的公孫逸派人送上拜帖,直到今日第九十九份,總算收到願意一件的回帖,公孫逸大喜過望,連忙一人策馬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