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順流而上(1 / 2)

西涼軍帳內,刀斧手環繞的肅殺氣氛下,公孫逸深吸一口氣,直視董卓淡淡道:“北軍新敗,助董公之勢,朝廷眾人惶恐不安自不敢輕動,隻是丁原率領的並州軍乃是虎狼之師,車騎將軍何苗統領大將軍餘部,拱衛京師,想要占據京城,唯有除掉二人。”

“公孫大人誤會了,老夫常年戍邊在外,不敢妄議朝廷之事,此二人皆為老臣,卓敬服還來不及,哪裏會妄動刀兵。”董卓滿臉笑意的回應。董卓雖然已經定計廢少帝,而立陳留王劉協為帝,但阻力依然不小。

戰場之上,徐榮領軍擊潰北軍,但為了前期抵擋北軍攻勢,同樣損失不小,以目前的兵力根本無法控製京城,況且尚未試探過一眾朝臣的態度,自然不會在楊逸麵前輕易表露想法。

公孫逸打量董卓半餉,隨之爽朗一笑道:“聽聞董公設宴群臣,以本官猜度,定要商議廢舊立新之事,奈何此時兵甲不足,無法掌控京師,唯有等待西涼援軍到來,想必此時正在猶豫,宴席之間是否要堅持己見。”

董卓手中酒杯驟然碎裂,怫然色變的同時豁然站起,手握腰間佩刀,殺氣凜然的盯著楊逸。

聽到酒杯碎裂,一眾刀斧手驟然衝入軍帳,橫握長柄戰斧,滿是殺氣的盯著公孫逸,隻待董卓一聲令下,便將楊逸砍成肉醬。

公孫逸輕笑連連,滿是輕鬆的言道:“怎麼,董公要殺我滅口?!”

“你如何得知!”董卓麵目猙獰,先前的偽善麵容早已消失殆盡,盧植當初有言董卓麵善而心狠,翻臉比翻書還快,所言果然不虛。

“主公息怒,既然公孫大人單騎前來,自然不會前去報信。”李儒上前連忙勸諫,微微向一眾刀斧手擺了擺手,一眾刀斧手接連退出大帳。

董卓滿是敵意的盯著公孫逸,若是這個消息讓丁原、何苗得知,必然領兵殺來,到時候以西涼軍不足兩千的兵力,根本無力阻擋。

“聽聞公孫大人先前手下軍司馬,帶領驍騎營前往酸棗縣,想必此時已經屯軍一方。”

李儒稍作停頓接著道:“公孫大人既然深知我軍弱點,對大勢也是洞若觀火,為何不領軍而回,想必霸占京城,威懾帝王之人,必是公孫大人無疑。”李儒輕撫胡須,似笑非笑的看著楊逸詢問。

“慚愧,董公、先生不知,當初田豫在父親公孫瓚屬下任職,隻得一區區縣令,鬱鬱不得誌、一直懷恨在心,今日手握兵權雄霸一方,野心隨之膨脹,本官實在調動不了。”

“實不相瞞,當初率北軍進攻西涼軍時,其實本官早已傳令田豫,令他領軍從後堵截西涼軍,奈何,唉!”公孫逸無奈歎息,所說言語真真假假,關於田豫的情況隻要稍做調查就能一清二楚,倒不怕董卓不信。

的確,公孫逸也曾想過立刻前往酸棗縣,以田豫為先鋒,趁董卓立足未穩衝殺而回,想必這一次必能擊敗董卓,董卓霸京師的事也不會發生,洛都不會被焚,百裏之內也不會生靈塗炭。

隻是公孫逸反複考量之下,並不打算這麼做,先不說領兵重新殺回洛都時,西涼援軍是否趕到,就算公孫逸戰勝西涼軍,順利斬殺董卓,公孫逸的身份再也不是護衛京師的朝臣執金吾,而是外兵入京。

而且田豫率領的西園軍大多是蹇碩舊部,十常侍亂政,汙殺朝臣,慫恿帝王不理朝臣,致使天下大亂,百姓苦不堪言,在這種時候領蹇碩舊部前來,公孫逸身上將被永遠打上閹宦一黨的烙印,恐怕人人得而誅之。

恐怕西園軍一到,還未與西涼軍作戰,蓄勢待發的丁原並州軍,何苗的統領的禁軍,都會群起而攻之,免得公孫逸做大,再次控製京師。

就算公孫逸不再位列廟堂之上,爽快的交出兵權,那些朝臣與少帝,也絕不會放過一個有可能威脅皇權的強權人物。

先前對公孫逸多有忌憚的朝臣,很有可能慫恿少帝攘外必先安內,先除他公孫逸,再除董卓,運氣好也是終身圈禁,運氣不好自然殺一儆百,一旦大軍被兩麵夾擊,楊逸即便有三頭六臂,也無力阻擋。

楊逸的目的是為北軍報仇雪恨,唯有獲得董卓的信任才有機會近前,既然董卓霸京師的洪流無法阻擋,除丁原,誅何苗的事情一樣會發生,公孫逸決定順利而上,取得董卓信任,才有取董卓性命的機會。

李儒微捋胡須,眼神盯著公孫逸似乎想看出點什麼,沉寂半餉,李儒忽然笑道:“不如請公孫大人修書一封,也許那田豫深念舊情領軍來投,將來霸統京師,公孫大人自然是首功,位列三公並非不可。”

“當然,可借紙筆一用。”公孫逸並未遲疑,十分爽快的答應下來。

李儒上前親自研磨,公孫逸一副受寵若驚的表情,連忙抱拳行禮,雖然很清楚李儒這是為了監視,免得在書信之上留了記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