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逸心中狂喜,錢帛乃身外之物,此時並不緊缺,公孫逸所求不外乎名聲,沒想到漢靈帝不僅大方的特賜一品賢才,並且親舉孝廉,皇帝欽賜,雖然不敢說後無來者,起碼前無古人。
如此一來,公孫逸想不出名都難,況且隨著沁蓮亭公孫逸所做愛蓮說,通過眾多士大夫所傳頌,公孫逸的聲望必然更進一步,原先質疑洛神賦並非公孫逸所作的耀眼也將不攻自破。
古人重名,何況漢靈帝親賜,恐怕至此往後,文人士子無人敢在大庭廣眾之下對‘一品賢才’公孫逸評頭論足。
其後數月之內,公孫逸成了漢靈帝座上賓,宴席聚會往往少不了公孫逸,隻是為了防止露餡,楊逸多次假裝稱病請辭,好在腦海裏還記得一些古文詩詞,倒也勉強應對了過去。
公孫逸並不知道,在民間洛神賦、愛蓮說多被裝裱掛在亭台、樓宇之間,互相贈送也是上等的佳品,一時間傳唱度極高,公孫逸之名早已今非昔比。
而自從被舉為孝廉,田豫等人跟隨楊逸住進漢靈帝贈予的府邸,讓楊逸慶幸的是,這一次漢靈帝還算大方,並未索要錢帛。
府邸之中公孫逸每天在凝兒悉心照顧之下怡然自得,稱病閑待在家中之時,開始搗鼓一些能賺錢的買賣,為此楊逸還在府邸之中特設製造間,聘請了一些工匠。
最先製作的是一批折扇,並且聘請畫師扇上作畫,書卷豪體躍然其上,並且印有公孫逸的刻章,公孫逸並沒有擺攤設點的叫賣,而是刻意在一些場合將折扇送給一些名流士人。
很快整個洛都都以手持折扇為榮,爭相購買,一時折扇炒到了天價,隻是在如此日進鬥金之時,公孫逸邀請大商賈前來府邸,並且將製作工藝與先前那一批熟練的畫師轉讓,隻從中抽取份子錢。
至於原因倒也簡單,雖然這項生意日進鬥金,但不僅遭人眼紅,而且會被一眾清流之士認為銅臭之氣太濃,雖然不舍,公孫逸也隻能將折扇的製作工藝轉讓出去。
況且即便抽份子錢,公孫逸依然賺得盆滿缽溢,公孫逸拿出不少,開設粥棚,開墾洛都周邊荒地,接濟一些落魄的士人與窮苦百姓,一時被士人所推崇。
經過多次試探性打造,數具馬鞍總算成型,公孫逸將馬鞍交給一眾擅長馬術的白馬義從,一時好評如潮,公孫逸的‘發明’,令田豫等一眾甲士歎為觀止,田豫心中也暗暗慶幸,公孫少主的聰明才智,總算用在了正道。
這一日,天高雲淡,隨著天氣逐漸轉涼,實在推脫不得的公孫逸隻有硬著頭皮前往,前來迎接的依然是蹇碩。
洛都東郊校場,漢靈帝麵色依然蒼白,酒色無度早已掏空了身子,按照曆史來看,漢靈帝劉宏恐怕活不過數月,隻是看到神采飛揚的駿馬,一時興奮難平,隻可惜身體不持,心有餘而力不足,也隻能在一邊盯著駿馬看熱鬧。
公孫逸躬身站在原地,靜等蹇碩上前稟報,雖然漢靈帝已經下令公孫逸前來不必通傳,可直麵聖駕,隻是公孫逸明白,恃寵而驕往往沒有什麼好下場。
趁著這段時間,公孫逸四下看去,雖然西域寶馬雄壯威悍十分出彩,但更讓楊逸在意的是站在不遠處的一眾軍官,這一次與先前宮中不同,前來東郊校場的皆為將校軍官。
一眾將校之中,站在最左側一人身長七尺,細眼長須,雖然其人姿貌短小,但卻神姿英發,器宇軒昂。
身邊一人身材偉岸,英俊威武,看起來儀容不俗絕非等閑,楊逸雖然分不清誰是誰,但能夠聚集在洛都東郊校場的,起碼皆被漢靈帝所器重,沒幾個易與之輩。
而另一邊,先前有過衝突的淳於瓊赫然在場,淳於瓊似乎也發現了楊逸,目光閃爍似有躲閃之意。
若是從前一個小小邊軍之將的二子實在沒什麼可忌憚的,隻是當皇帝親賜一品賢才,公孫逸早已是漢靈帝身邊紅人,話語權舉足輕重,淳於瓊哪裏還敢得罪。
隻是站在漢靈帝不遠處根本避無可避,無奈之下朝著楊逸擠出比哭還難看的笑容。
好在公孫逸並沒有和淳於瓊計較的打算,不論如何淳於瓊還是漢靈帝器重的將校,並且與袁紹等人交好,得饒人處且饒人,楊逸並不打算與其撕破臉,眼看漢靈帝滿是慈祥的招手,公孫逸躬身一禮邁著小步快速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