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大明宮危機四伏
遙對終南山、俯瞰長安城,規模宏大,氣勢壯闊的大明宮,正高踞龍首原上,宮內雕欄畫棟、曲徑幽廊羅布。各殿閣內,深幃低帳,漏聲遲遲。
遼闊的原野上,一匹馬快速向前奔騰,馬蹄踐踏在禾苗上、田野上。騎在馬上的官員,仍一再揮起馬鞭,無情的打在馬背上。焦慮、疲累寫在官員的臉上,他的背上背著一個木莢,其上赫然插著三根羽毛。
終於來至禁苑外,官員下馬,瘋狂奔入:「緊急軍情、緊急軍情。」官員大叫。
太監迎上官員,接過羽檄,轉身向大明宮方向奔去。官員疲累的癱軟在地上。
張皇後在自己的寢殿中,正慵懶的倚靠軟榻上。大太監李輔國將軍士方才呈上、正熱氣騰騰的奏章,奉至她的麵前,她專注的看著。李輔國主動湊近,並揮揮手,命一旁侍立的宮女退下。
張皇後是當時的皇帝李亨的妻子,苦熬多年,終於登上後座,因此充滿危機感與政治野心。李輔國原是太上皇李隆基身邊的小太監,受教於大太監高力士,隨侍李亨以後,因擁立李亨有功,大獲帝後寵信,被封為郕國公,眾人呼之為五郎。李輔國與張後從此狼狽為奸,企圖共同把持朝政。
張後將看罷的奏章放案上:「安慶緒殺了他老子安祿山以後,就一直盤踞在河北,現在他和另一股逆賊史思明,又合流在一起,在鄴城一帶,再度舉兵叛變。當地守將送來緊急求援的奏章,五郎,你看該怎麼辦呢?」
「就讓太子和郭子儀帶兵去救援吧!」李輔國坐張後身邊,開始熟練的為之按摩。
「讓他們去?他們殲滅安祿山、收復兩京,陛下已經把這兩個人捧上天,一個封為太子、一個封為代國公,現在又命他們去,豈不是又白白送他們一個大功勞?」
「我的皇後娘娘,話不能這麼說,那安慶緒、史思明是這麼好對付的麼?如果是這麼好對付,當初,咱們的太上皇,也不會這麼灰頭土臉的離京,搞得到現在還回不來?再說如果咱們趁這次機會,讓太子和郭子儀遠離京師,有關改立興王為太子的事,不是更好從容佈置?」
「你說的有道理,可是他們統領大兵在外,天高皇帝遠,我總是不放心……。」張後沈思。
「有了,就命我的小徒弟魚朝恩隨軍去擔任『觀軍容宣慰使』,隨時牽製他們,並且回報軍中的一舉一動,咱們不就有了耳目了嗎?」
「魚朝恩還算機靈、也挺聽話,就這樣辦吧!」張後點頭。
「遵旨!」
「…聽說這幾天,百官紛紛到東宮拜賀,而且還送了不少賀禮,看起來百官對李豫的擁戴不小,所以我們絕對不可調以輕心……。」
「這事足以證明太子在暗中結黨,咱們得好好記他一筆,在緊要的關頭上,就可以給他要命的一擊!」
「……你派到的太上皇那裡的人,最近有什麼消息回來麼?」
「當然有。」
「他現在還算安分嗎?」
「很難說,據報,他在蜀地頗得人心,每天都有許多人前去朝拜,他也經常命令隨行臣工和地方官員,向他奏報朝中要聞。」
「看樣子,這個老小子還沒有死了復位的野心,既然這樣,就讓他呆在蜀地,永遠也不要回來好了。」
「不行,我的看法正相反,所謂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太上皇無論如何是已經做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太平天子,儘管當年因為年邁昏聵,寵愛楊貴妃一家人,而引起安祿山叛亂,但是效忠他的人,依然遍及天下,現在他人在蜀地,如果真的蠢蠢欲動,咱們可是勞師動眾、鞭長莫及,所以娘娘一定得勸皇上,儘快接他回來,也好……」李輔國將嘴貼近張後的耳朵:「……就近看管。」
「你真是膽大妄為。」張後輕顫的狂笑起來。
「我可一切都是為娘娘著想。」
「好,就都聽你的,現在李豫一家人就要到了,我得先去招呼他們一下!」張後起身,拿起案上奏章,李輔國得意笑,隨張後行。
自從回鑾長安以後,李亨的身體就每下愈況,大病小病一直不斷的,此刻他正斜坐寢殿內的禦榻上休息著,顯得十分疲累軟弱,內侍太監程元振、魚朝恩分別侍立左右。
李豫率李適、李恬、李歡跪地,旁邊放置許多珍寶禮品。
「兒臣(孫兒、孫女)叩見父皇(皇爺爺)……」。
「…快平身……!」李適、李恬、李歡在李豫的帶領下,向李亨叩拜,李亨打起精神,勉強坐正身子。
「…恬兒、歡兒,快過來,讓皇爺爺看看妳們…!」李亨滿麵笑容,慈愛的將李恬、李歡擁入懷中:
「兩年沒見,妳們果然長的越發標緻,真不愧是我皇家孫女…!」
此時,張後率李輔國至,立即堆滿笑臉:
「你們總算來了,陛下盼你們半天了呢。」
「參見皇後娘娘!」李豫、李適、李恬、李歡向張後施禮。
「一家人,就別這麼客氣了!」張後坐李亨身邊,視一旁禮品:「……太子殿下能帶著兒女進宮來,看看你父皇,就夠讓他高興了,又何必這麼多禮呢?」
「這些隻是兒臣的一點心意,其中另外有一部份,是群臣送給兒臣的,也特別轉呈父皇,請父皇聖裁!」李豫說。
李輔國、張後心懷鬼胎,互視一眼。
「既是群臣送給你的,你就自己收著就好了,何必……。」李亨說。
「話不能這麼說,這也是太子殿下的一番心意……。」張後搶白。
「群臣送禮,多半係以公款支應,即使不是公款,使用銀兩,亦多半貪墨而來,所以這些禮品,兒臣不敢領受!」李豫說。
「太子能有這樣體認,足見朕沒有看錯你。」,李亨讚賞地:「李輔國!」
「臣在!」李輔國回答。
「把這些東西,都建檔收入國庫吧。」李亨說。
「遵旨!」李輔國暗中視張後一眼,見張後沒有反應,再向程元振使了一個眼色。
程元振會意,向周遭太監招手,眾人一起將禮品搬出。
「芸兒有消息麼?……」李亨問。李豫、李適黯然搖頭,李恬、李歡淚下。
「居然有人敢做如此大逆不道的事,無論無何,此事關係我們皇家的體麵,你們一定要不計一切,把芸兒給找回來!」李亨對李豫說。
「是。」李豫堅定回應。
「皇上說的不錯,太子妃確實不可以流落在外,可是,皇上的龍體欠安,眼下又是國事如麻,太子殿下心繫國家大事,勢必不能盡忙著家事,唉!真是難為太子殿下了。」張後說。
「皇後說的對,無論如何你還是得多留意國事。」李亨對李豫說。
「兒臣遵旨。」李豫回答。
李恬、李適聽出張後的語含譏諷,暗自交換一個忿恨的眼神。
「眼下,安慶緒和史思明的叛軍,已經在河北鄴城起兵作亂,這是當地州府六百裏緊急求援的奏章……。」張後揚了揚手裡的奏章。李亨震驚,一把搶過張後手裡的奏章,急翻:「……這麼重要的事,妳怎麼不早說?」
「臣妾現在不是在說麼!」張後嬌嗔地回答。
「……那,該怎辦?你們可有什麼退敵良策?」李亨有些驚惶失措地。
「臣妾以為……這掃平叛賊的事,還是得仰仗太子殿下!」張後說。
「是啊,太子殿下英明神武,乃萬民所繫,更何況前番剿滅安祿山,也是太子殿下統軍禦敵有方,當居首功,所以臣的意思,就是依舊由太子殿下和代國公郭子儀率軍出征…!」李輔國緊接著說。
對於李輔國明顯越權妄奏,李亨顯露有些不悅。張後注意到李亨神情,急忙打圓場:「五郎說的對,由太子任天下兵馬大元帥、郭子儀任副帥,另外大將軍濮故懷恩有將才,又一向獲得太子殿下的信任,本次爭戰,也堪大用。軍情緊急,就請皇上即刻下旨,由他們三位,帥軍出征吧!」
李亨沉思。
「另外,內侍太監魚朝恩一向忠謹本分,就派他監軍,隨時替將帥解決問題,並且代陛下宣慰三軍!」
魚朝恩喜出望外,正中跪:「奴才領旨……謝陛下、娘娘洪恩……。」
「不對啊,皇爺爺,國家危難,皇爺爺又龍體欠安,父親既已受封為太子,就理應鎮守京師、助皇爺爺處理朝政……。」一向心直口快的李恬,再也按捺不住,走向前質問張後。
「鎮守京師,自然另有將帥。」張後說。
「助皇爺爺處理朝政呢?妳嗎?還是他?」李恬指向李輔國:「這可是違反朝廷章法的……。」
張後色變。
「恬兒,不得無禮…!」李豫驚恐地斥責李恬:「…妳怎麼可以說這樣的混話,還不快向皇後娘娘請罪!」
李恬傲然昂起頭。
「恬兒說的也沒有錯,從此以後,臣妾就專心掌理後宮,這朝中大事,怕是再也不能為陛下分憂解勞了!」張後調整情緒,故做委屈對李亨說。
「國政紛擾、朕力盡體衰,不能沒有皇後輔政,恬兒,快向皇後娘娘請罪!」李亨急向李恬說。
李恬仍倔強不肯低頭。
「算了,恬兒年輕識淺,就別勉強她了,臣妾不和她計較就是了!」張後故作大方,微笑著說。
「還是皇後識大體!」李亨欣慰地。
張後所生之子、時年十歲的興王李侗,此時,手裏拿著棒棒糖,邊走邊吃,在二宮女陪侍下,蹦蹦跳跳前來。
「……父皇、母後!」李侗走向李亨、張後,他的臉及雙手,俱都沾染糖汁。張後覺得顏麵大失,指著李侗身邊宮女:「妳們是怎麼服侍殿下的,還不快帶他去洗乾淨!」
二宮女急忙拉著李侗去洗滌,李侗不肯,反而坐地哭,棒棒糖被摔落地上,導致滿地俱是糖糊。張後怒起,一巴掌打在李侗臉上:「沒有用的東西,怪不得沒人不把你放在眼裡!」
李侗被打的一愣,哭的裡更厲害,李亨煩厭嘆息。李輔國扶起李侗,細聲對張後:「娘娘,何必和自己的親生兒子過不去呢?」轉身對陪侍李侗的二宮女:「快帶殿下去洗臉吧!」李侗停止哭泣,愣忡的看著李輔國,明顯對他有幾分畏懼,而後乖乖起身,隨二宮女出去。
「你這就回去佈置一下,即刻啟程到前線領軍去吧,至於尋找芸兒的事,就由適兒多費點心吧!」李亨已經累乏了,對李豫說。
「遵旨!」李豫、李適應命,帶著李恬、李歡退下。張後服侍李亨躺下,滿臉得意的望著李豫、李適、李恬等人。李輔國手持聖旨,在太監兩人的陪侍下,趾高氣昂進入代國公府。李輔國揚起手中聖旨,高喊:「聖旨到!」郭子儀率眾家人,恭迎。李輔國逕至大廳正中,展開聖旨:
「郭子儀下跪聽宣!」郭子儀率眾家人跪。
「叛賊安慶緒、史思明,盤踞河北鄴城一帶,再度舉兵叛變,著代國公郭子儀、開府儀同三司、同節度副史濮固懷恩,即刻隨同太子李豫,率軍前往討逆,欽此。」
「臣郭子儀領旨謝陛下天恩。」郭子儀恭謹叩一首後,從李輔國手中接過聖旨。
「國公,陛下和皇後娘娘的意思,軍情緊急,就請國公和太子、濮故將軍會商以後,儘速率大軍出發!」
「就煩請大人稟奏陛下和皇後娘娘,老臣絕不敢貽誤戎機!」
同一時間,程元振也前往大將軍濮固懷恩府中,宣讀聖旨。濮固懷恩立即將兒子濮固瑒喚來。
「為父就要率軍出發,救兵如救火,一刻也耽擱不得……此刻朝廷還必須借助我胡人的身分,向吐番、回紇借兵討逆,我更應藉機向朝廷輸誠……。」
「……爹爹以一個僕骨族人,能在大唐中原掙得今天這個地位,自然較一般人,多付出許多心力!」
「不錯,我們家所付出的,將來必定會有足夠的回報,所以……」濮固懷恩用力拍拍濮固瑒的肩:「爹爹不在家的這段時間,你得依然讀書練劍,千萬不能荒廢,知道嗎?」
「孩兒遵命……聽說,朝廷還派魚朝恩隨軍去擔任「觀軍容宣慰使」?」
「哼!說什麼為協助將帥、宣慰三軍,他分明是張皇後和李輔國,安插的耳目,監視我們!」
「就憑一個閹宦,他有這個能耐麼?」
「這你就不懂了,他憑著背後主子的力量,肯定可以影響軍機……以此觀之,一個成大事的人,他靠背的力量,是多麼重要……聽說,你和郭曖、李適小殿下走得近,爹爹很高興,以後,你一定要再加強和他們來往…。」
「孩兒知道,因為小殿下有可能是未來的皇帝、郭曖有可能封為王侯!孩兒和他們來往!以後,一定可以引為奧援…」
「用一句他們漢人的話說,真是「孺子可教」也!」濮固懷恩欣慰笑。
「此外!孩兒有一事,想向父親稟明。」濮固瑒得意地。
「什麼事?」濮固瑒對濮固懷恩低聲耳語。
「臭小子,好大的口氣!」濮固懷恩大笑,拍打濮固瑒的頭一下。
「孩兒是認真的,求爹爹設法成全!」濮固瑒腆顏地。
「也罷!帝王之家又如何呢?今天,如果沒有我濮固懷恩扶持,他李家的天下,起碼要缺一個角……不過這件事,也不是這麼容易的,你自己可得多加點油!」濮固懷恩略思、點頭。
「多謝爹爹!」濮固瑒歡欣、高聲地。
深夜。
郭子儀在自己的書房中,審慎的將一本本書及地圖捲起,放入一個箱莢中。郭曖在一旁幫忙。搖曳的燭光下,郭子儀臉上的皺摺,顯得格外深刻。
「父親,兒想隨父親一同到戰場上,和敵人一拚高下!」郭曖說。
「不,你還是留下來吧!京裡還有好多事等著你,……有馮剛的消息嗎?」
郭曖黯然搖頭。
「我相信我絕不會看錯人的……現在,已經過了多日,他既然毫無訊息,唉,一定是兇多吉少了!」郭子儀黯然地。
馮茜飄然至,一見到郭曖,立即隱身屋外。
「兒也是這樣想,馮剛這事絕不單純……更可憂心的是太子殿下……隻因馮剛是父親推薦,他極有可因為娘娘的失蹤,而動搖對父親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