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
夜色中的黃河是那樣溫順,安靜得像搖籃中熟睡的嬰兒,白天的咆哮變成了低低的吟唱,像一首催人入眠的搖籃曲。
曹孟德一行人巡視於黃河中下遊地區河南河北交界處的官渡口。在這以前,為應付袁紹的軍事威脅,曹孟德也積極采取以攻勢代防禦的戰略。針對袁軍的部署,曹孟德並不完全在防線上靜候,反而以更主動機警的調動,隨時抓住袁軍的薄弱環節,以運動戰和突擊戰為主要戰術,以擾亂袁軍南征軍團的前哨及先鋒部隊。這是曹孟德基本的戰略思想。
袁紹開始南征,曹孟德的主力部隊仍集結在主戰場的兗州,統帥部編組如下:
統帥:曹操
總參謀:荀攸、郭嘉
占地行政指揮長官:賈詡
後勤支援指揮:劉曄、任俊……
騎兵團司令:曹孟德兼任,並由鍾繇負責後勤補給。
為了應付袁紹東西戰線部署,曹孟德也編成了三個獨立軍團,各軍團人員結構如下:
青州軍團:司令臧霸(呂布降將),領導黑山黨軍團獨立作戰。目的在於遏阻袁軍左翼的袁譚軍團可能施加的壓力。
司隸區軍團:司令曹仁,屬支援性預備隊,獨立作戰能力強。
河內駐屯軍團:司令魏種,獨立作戰,目的在於牽製袁紹南征軍右翼的高幹軍團,由於高幹是袁營中相當傑出的將領,因此由責任感特強,擅長堅守的魏種負責。
曹孟德在大本營許都的留守人員編製如下:
留守主帥:荀彧。由夏侯惇將軍負責防衛支援,李典,史渙,韓浩三將配合。
首都區防衛司令:李通,負責西南方荊州區的防衛及牽製行動。
汝南區防衛:袁紹家鄉汝南地區可能會起事響應袁紹的行動,特派遣汝南郡太守滿寵負責經營防範。
郭嘉首先打破了寧靜。
“黃河正處於冀州和兗州的交界處,袁軍必須渡過黃河,才能發動總攻勢。”
荀攸接著說:“袁軍的攻擊前哨設在黃河北岸的黎陽津,我軍前哨的甄城、白馬、延津,都可能成為初期交戰的主戰場。”
曹孟德問道:“袁紹前鋒由誰擔當。”
“據悉是顏良、文醜二人,據說這兩人有萬夫不擋之勇。”荀攸說。
曹孟德不以為然說道:“顏良、文醜何足稱道,徒有匹夫之勇,跟我們的夏侯兄弟差不多,這種將領最忌諱獨立作戰,更不能讓他們打先鋒。”
荀攸說:“目前最關鍵的問題是選擇什麼地方作為戰場。”
郭嘉說:“隻要延津和甄城這兩個地方能擋住袁紹的進攻,袁軍主力一定選擇官渡作為突破口。”
當荀攸和郭嘉正在商議之時,曹孟德已經把戰略目光集中在了官渡口。此刻,官渡地區的地形地貌又在他腦海中浮現:茫茫的渡口,渡口北方是官渡水這一天然屏障,對守方極為有利;渡口南北兩岸是大片的開闊地,地勢平坦,正有利於我們的騎兵作戰……曹孟德緊握了一下拳頭。
正在這時,江東霸主孫策死亡的消息傳到許都。
曹孟德得知這一消息高興得像過節一般,說:“江東小霸王嗚呼哀哉,天下暫時又少了一個湊熱鬧的人。”
顯然,孫策的死又減輕了曹孟德戰線上的一個重大壓力。
“荊州方麵動靜如何?”曹孟德還有點不放心劉表。
荀彧說:“丞相放心,我已經用黃金和官位收買了劉表手下的主要將領以及靠近長江一帶的郡守,連劉表的妻舅蔡瑁和名士蒯越也反對劉表向豫州用兵,過不了幾天,長沙、零陵、桂陽、武郡幾個地方的部隊一定會來向我們倒戈。”
曹孟德手拈胡須,朗聲說道:“天時、地利、人和,我們已經完全占盡了。官渡,官渡,那裏便是袁紹的葬身之地!”
建安五年三月,北方大地早已冰雪消融,而戰爭的硝煙是從不選擇季節的,袁軍在黎陽前哨調動頻繁,盡管曹孟德成竹在胸,前線情況的緊張是客觀存在的。
鎮守甄城的程昱部隊隻有七百餘名,甄城又位於曹軍東戰線的最前哨。因此可能在戰爭一開始便遭到袁軍的強烈攻擊。
曹孟德策馬來到甄城。
“程將軍是否需要增援軍隊?”曹孟德問程昱。
程昱似乎不假思索地回答:“不必添一兵一卒。”
“你真的有把握?”曹孟德感到奇怪。六七百人要對付袁紹的主力部隊,談何容易啊。
程昱見曹孟德心存疑慮,就慢慢解釋說:“袁紹在樂陽方麵集結的主力部隊已超過十萬,如果他拚死力攻打甄城,再多的增援也於事無補。袁紹一向因兵多勢大,自認所向無敵,如今見我方兵少,一定不看在眼裏,很有放棄甄城的可能。如果甄城的守備增加,袁紹便會以為甄城重要,就非攻不可了,所以增援部隊反而隻會增加我們的危機和壓力。”
曹孟德聽罷程昱的講解,思忖片刻,說道:“程將軍的膽量及見識,真令我佩服。”
於是,曹孟德就放棄了增加甄城防守力量的打算,騰出大量主力在官渡口一線。
依照原定計劃,袁紹應在青州袁譚軍團擊敗臧霸的阻擊之後,指揮主力部隊由白馬津和延津渡過黃河,以側翼作戰法由中央和左翼突破。
袁紹便屯兵黎陽,等待袁譚軍團的進展,以實施整體的戰略目標。
曹孟德最擔心的也就是側翼的力量能否擋住袁紹的進攻,如果袁紹不能打開側翼缺口,勢必從中央突破,這樣兩軍在官渡決戰的局麵就形成了。
臧霸原是黑山黨領袖,先被呂布收複,後又因呂布兵敗投曹孟德,曹孟德讓臧霸的青州軍團阻擋袁軍的右翼進攻,是作過一番深思熟慮的。
“臧將軍,若袁譚軍隊向你大舉進攻,你能堅持多久?”當時臧霸軍團隻有一千多人馬,而袁譚的進攻部隊約有兩萬人,何況有高幹這一智將輔助,曹孟德不能不為之憂慮。
“丞相需要我堅持多久?”臧霸反問。
“至少需要兩個月,這樣,袁紹的側翼力量受阻,必然會集中從中央突破。”曹孟德再次闡明利害關係。
“別說兩月,就是十年百年,袁譚也休想突破我臧霸的防線!”臧霸誇下海口。
“你怎麼防守法?”曹孟德問得很細致。
臧霸講了他的作戰意圖。
這是臧霸出兵青州之前與曹孟德的一番對話。
袁紹反複思考自己的戰略部署,感到十分滿意。如果不出意外的話,袁譚和高幹的青州、並州兩軍用不了半個月就可以撕開曹操左右兩翼的缺口,那時全線出擊,用不了半年就可以踏平許都。
袁紹搬起指頭,袁譚和高幹已進駐青州七天了。他估計二人已經有了進展,於是準備攻打甄城。劉備和沮授都不同意。
“甄城不在我們的主戰線內,這個小城連曹操也不放在眼裏,派極少數人馬守備,我們沒有必要奪取它。”劉備說。
審配說:“主公的軍事力量如此強大,應該趁黃河汛期未到,搶渡黃河,直抵許昌,我們幾十萬大軍,勢如破竹,根本沒有必要瞻前顧後。”
袁紹利用劉備作顧問,是因為劉備熟悉曹操軍情,他認為劉備和審配的意見都比較中肯,於是就放棄了攻打甄城的計劃。
袁軍南下的第一道河川便是黃河,在這段主戰線上,黃河自東向西分別有白馬津、延津和杜氏津三個現成的渡河點。以原定的進軍計劃,白馬津是主要渡河點,其餘兩個是輔助性質的,沿著這三個渡河點,袁紹在一年前便建造了不少營寨,並由二十餘位部將防守。以白馬津進攻的計劃對袁軍是相當有利的側翼作戰法,可是袁紹一放棄攻打甄城,也就改變了原來的作戰計劃,而把延津作為了跟曹孟德接觸的第一個戰場。
曹孟德原來也把重兵擺在白馬津南岸。
“丞相,延津告急,袁紹親率大軍進攻延津。”曹孟德忽然接到於禁的報告。原來,當曹軍在白馬津嚴陣以待的時候,袁紹於三月底從黎陽出發,渡過黃河,攻打於禁在延津一帶部署的防寨。
曹孟德說聲“不好”,連忙取來地形圖。他立刻明白了目前形勢那麼,誰能擔此大任率輕銳部隊增援於禁呢?曹孟德突然想到了以猛勇見長的樂進。
“樂進,我抽五千精兵與你,火速增援於禁,不要跟袁軍拚命,設法拖住他們。”曹孟德吩咐。
樂進領命而去。
“汝南局勢不知如何了?”樂進走後,曹孟德又湧出了另一個問題。連日來,他的腦子裏圍繞“官渡”這兩個字眼,方方麵麵的問題織成了縱橫交錯的網絡……簡直讓人不敢去想象。
可謂英雄所見略同吧,袁紹和曹孟德幾乎同時關注著汝南地區。
汝南郡是袁紹的故鄉,故吏、門生、賓客甚多,在得到袁紹的召集令後,果然紛紛起事,擁兵獨立。其實,曹孟德早就料到了這一著了。果然,滿寵不負使命,去汝南不到十天,就在當地招募了五百多名士兵,然後深入鄉間,號召農兵保護自己的農園鄉土,和袁氏派的官員對抗。這一招很奏效,愈聚愈多的農民部隊,連續攻破二十多個袁紹忠實同鄉的營寨,死硬派分子很快被瓦解了,一時間重新歸附曹孟德的袁氏同鄉便有二萬餘戶,滿寵還抽訓了其中的兩千多名男子為特別隊,仿效棗祗的經驗在汝南一帶進行屯田。
豫州地區的郡縣在袁紹的號召下,也有不少公開背離曹孟德的,在該地區百姓的心目中,劉備那種大仁大義的形象已經紮下了根,而曹孟德總是以竊國大盜的形象出現在他們的眼睛裏,這個地區的麻煩事便由留守的荀彧和首都區防衛司令李通來負責解決。李通原來隻是陽安郡的都尉,當年豫州郡縣大多投向張繡,隻有李通堅持擁護曹孟德,因此獲得重用。
曹孟德在進軍黃河前哨之前,囑咐荀彧和李通多采用寬容政策。“攻心為上,爭取一切力量瓦解袁紹。”曹孟德這句話像重錘一般經常敲打在兩位留守將領的身上。當時,豫州地區棉花因蟲害大麵積歉收。李通和荀彧商量之後沒有向曹孟德彙報,果斷地作出了免征棉絹稅的決定,並向群眾宣傳這是曹丞相的決定,在一定程度上使曹孟德的形象得到了改觀,爭取了豫州民眾的支持,淡化了這些郡守和袁紹的關係,隻要他們沒有軍事行動,便睜隻眼閉隻眼裝作不知,一方麵又由夏侯惇和李典加強豫州的軍事戒備,給這些郡守以軍事震懾力。在軟硬兼施之下,這些原先擁袁行動頗積極的郡守,最後都雷大雨小地隻和袁紹保持聯絡而已,未曾有實質性的行動,使袁紹在豫州一帶的策動計劃收效甚小。
在黃河東線的青州和西線的並州,袁譚和高幹遭到了臧霸的兩支遊擊軍團的嚴重騷擾,進軍速度差不多等於零。
麵對如此形勢,沮授建議袁紹停止行軍,誰知袁紹驕狂地笑道:“我七十萬大軍對付曹阿瞞的七萬軍馬,何懼之有。”
“我軍雖眾,但戰線太長,力量分散;曹軍雖少,但鬥誌旺盛,驍勇善戰。”沮授冒死相勸。
矜驕的袁紹罵沮授蠱惑人心,長曹操的誌氣,滅自己的威風,盛怒之下就要斬沮授,經眾將領的苦苦哀勸,仍將沮授捆綁起來裝入囚車。沮授一路嚎叫:“主公,你不聽良臣之言,大禍臨頭啊!”
建安五年四月,袁紹不聽沮授勸阻,親自率軍,由黎陽出發,渡過黃河,攻打於禁在延津一帶部署的防寨。於禁判斷袁軍的行動一定遲緩,因此他和曹孟德派來的樂進商議,決定采取主動攻勢。月黑之夜,他們神不知鬼不覺地密渡黃河,使袁紹軍未真正出師便遭到了不小的打擊。
由於於禁的部隊調動極快,對地形又極為熟悉,袁軍根本無法捕捉。進入延津的龐大軍團找不到敵人,分開駐守又遭到於禁遊擊軍的襲擊,進也不是,守也不是,隻好再渡河返回樂陽,連駐守在主要渡口杜氏津的袁軍,也遭到了於禁遊擊隊的突然襲擊而潰散。為了躲避袁軍圍剿,於禁和樂進將部隊化整為零,利用地形在延津地區打遊擊,給袁紹軍隊不少的困擾。於禁這支特遣軍隊,一直到官渡會戰前,才被曹孟德調回主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