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衛告訴波波,劉征現在不住這兒,他被文學院開除了。
“開除?”波波驚大眼睛,瞪住門房。門衛是位四十出頭的男人,模樣長的很像特工,但形象比特工要糟,一雙黑幽幽的眼睛,好像總要窺探到別人什麼。“你是劉征什麼人?”他問。
“這跟你沒關係,我隻是想知道,他現在住哪?”
“這我不能告訴你,我沒這個義務。”他說。
“就算幫我也不行?”波波近乎央求道。
“不行。”門衛這次回答得很幹脆,見波波還站在那兒不走,又囁嚅道:“我憑啥要幫你,你又不發給我工錢。”
現在的人咋都這德行啊,波波歎口氣,帶著幾分無奈地離開文聯大院。事實上她已知道,那男人壓根就不知劉征住哪,他隻是想從她手裏訛幾個小錢,然後胡亂說一個地址騙她。
在某一個城市,波波就幹過這樣的事。
細雨中走了一會兒,波波更感疲憊和傷心,樂文出事了,劉征又被開除,難道真要逼他去找老胡?
這時候很遙遠的一件事就從腦子裏冒出來。六年前老胡那部石破天驚的長篇小說原作者不是別人,正是波波。這事說來有點曲折。其實在文學院,波波最早認識的不是樂文,而是老胡。波波跟老胡是老鄉,老胡是他們家鄉的驕傲,也是家鄉文學青年的偶像,不過這都是很遙遠的事了,現在想起來就覺好笑。八年前波波曾將一部手稿交給老胡,當時波波沒說是自己寫的,怕文章太糟讓老胡笑話,隻說是農村一作者寫的,托她轉交給胡老師,請他提點意見。老胡很認真地收下了,答應一定幫作者仔細看。老胡也確實仔細看了,一個月後他寫給波波一封信,對作品中的問題提了十條意見,最後說,這樣的小說不能叫小說,隻能說是一部半成品,如果真要將它變成小說,是要花費很大力氣重寫的。波波一聽,心就死了,她原本也沒指望這部小說能見天日,隻想讓胡老師看看,自己能不能在這條路上走下去。現在她明白了,不能。
萬萬沒想到的是,兩年後波波看到了這部小說,隻是書名、地名、人物名不像,裏邊的故事和情節,竟一模一樣。波波憤怒了,她找到老胡,質問:“為什麼會這樣?”老胡一開始很不友好:“這沒什麼,我是對你的素材再加工。”
“再加工?你這是抄襲,剽竊,我要告你!”
“告我,你拿什麼告?”老胡有點賴皮,甚至帶著一份鄉下人說的死狗氣。
“我……我……”波波頭一次遇這種事,也是頭一次遇見這種不講理的男人,一時詞窮。
“算了,這種事兒,你也沒法告,就當我跟你合作了一次,我付給你合作費,往後呢,你要是有好素材,我們還可以這樣。”老胡說著拿出五百塊錢,要給波波。
波波那一刻真是有一種被侮辱被掠奪的憤怒,她一向尊敬的胡老師,家鄉文學青年眼中的神,居然會這樣!
“我不會甘休,不會!”波波吼完,一頭撲向省城的大雨中。
後來波波用化名,將此事寫成檢舉信,寄給了麥源,她不信老胡這樣的人沒人收拾,更不信自己的勞動成果會如此輕易地被剝奪掉。但隨後她便明白,自己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自己先後幾次都不敢用真名,幾次都聲稱這部小說是農村一位女作者寫的,加上交給老胡的那部手稿也不是她的字跡,是她花錢請別人謄的,這就讓事情複雜化。要是真打起官司,自己還得花大力氣找證據。
波波近乎泄氣了。
老胡倒是很積極,主動找到波波,痛心疾首地說,自己錯了,自己也是多年拿不出有份量的作品,急,一昏頭就做了這事,請求波波原諒他。老胡還說,小說他是自費出版的,為出這本書,他把多年的積蓄全花光了,還舉了不少債,說著拿出跟出版社簽的合同。波波一看,真是那麼回事。不知怎麼,她忽然就同情老胡,同情這個世界上所有做文學夢的人。他們如此苦難地經營著一個夢,到底為了什麼?
波波推開老胡給她的兩千塊錢,這錢也是老胡借的,老胡說為借這錢,他把所有的老同學都找了過來,本來要借三千,實在是沒人願意借給他。老胡說這話時,眼裏浸滿了淚,一個男人的淚,一個活得並不輕鬆甚至有點猥瑣有點蒼涼的男人的淚。
“你走吧,這事兒,我不想再提起,永遠不想。”波波說。
這事兒波波真的沒再提起,包括後來跟樂文認識,樂文幾次拿這事開涮老胡,波波都裝不知道,傻傻地坐在樂文懷裏聽他像笑話一樣講給她。
雨漸漸變大,北方的雨竟比南方的雨看上去更有心事。
劉征敲門的時候,波波剛洗完澡,蜷縮著身子躺床上。之前她接到過電話,劉征說他是接到老胡電話,跟馬才問了情況,才知道她真的回來了。老胡,馬才,這些人都是波波不想聽到的,所以波波不想見劉征。劉征狠勁地敲門,沒辦法,不見劉征就找不到樂文,波波還是穿好衣服打開了門。
互相看了一眼,兩人眼裏都湧上一股陌生,不,不是陌生,是歲月,歲月帶給彼此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