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人類穿在身上的衣服部分。
在太空使用的寢具則更令人頭痛。一般的床鋪是不適用的,大白鯨號、鯤鵬號、天穹號上開始改造的時候就在艙室使用了上下鋪加安全帶結構。上下鋪的合金床與天花板和地板固定,上麵有固定帶能夠將一般的床墊固定在床上。而安全帶則是在失重狀態時使用的,以免睡到半夜突然飄到空中。
其他各國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則簡單粗暴,直接給人們使用睡袋。一個電梯大小的房間,可是容納十來個使用睡袋的人員休息。如果說米國比俄羅斯更人性化,就是能夠提供親子睡袋和情侶睡袋。
以上這些準備隻是能夠讓人類在地球被毀滅之後,躲到太空避難活下來的準備,但是這些遠遠不夠。在王天宇和幾個國家元首溝通時,大家都把目光投向更長遠的未來。
在一幫富有遠見卓識的領袖們看來,人類社會將近四百萬的幸存者進入太空應對災難活下去隻是計劃的第一步,第二步則是依托太空基地建立月球、火星、土衛二基地,讓人類能夠在外星有一個堅實的支撐。第三步則是找到示意人類居住的星球,並且建成新的家園。
按照這樣的想法,人們把醫院、工業母機、冶煉設備、各種金屬、非金屬材料儲備都裝入了太空盒子運送到了外太空之中。
柯克曼總統在視頻通訊中感慨,若非暴風城提供了反重力引擎,各國根本不敢想象能夠把如此多的物資送上太空。柯克曼曾經多次幻象著有一天物資消耗殆盡,需要太空救援卻無處可依的窘迫。
想要太空移民,除了物資的準備,人員的準備也必不可少。末世前能夠進入太空的宇航員都是人類中的天之驕子,末世後各國都有三四位宇航員或者備選宇航員存活下來,他們當仁不讓的充當了進入太空的急先鋒。
在太空船製造完畢,監測無問題後,宇航員們抱著必死的信念飛上太空,卻發現使用了夏雪設計圖製造出來的大型太空船意外的好使。如果不計較能量消耗,甚至還能使用人造重力,這讓進入過太空的宇航員讚不絕口。
以至於當有人提出要給暴風城訓練宇航員時,很多國家的宇航員都積極報名。但是他們的好意暴風城隻能心領。
暴風城有王天宇這個能夠不穿太空服也能在外太空自由活動的怪胎在,哪還用得著其他人培訓宇航員。暴風城簡單粗暴的把一幫修煉了天瀾心經的城衛軍仍上太空船,在將近十個g的大過載升空之後,眾人又在太空軌道上開始體驗失重。想要使用人工引力是不成的,他們必須自己適應。等眾人好容易適應了失重狀態,太空船又開始一頭紮入大氣層,讓眾人回歸到地球重力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