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太空移民準備(四)(1 / 2)

在地球上人類生活離不了衣食住行,還有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到了太空船和太空基地上,住、行的問題自然不必操心,關於“柴”也就是能源問題,各國都有自己的解決方法。但是無論是可燃冰、汽油、航空煤油、甚至金屬電池這些需要消耗氧氣的能源都不符合在太空長期生活的需要。

被天地規則封禁的核能、效率雖然低下,但是可以長期使用的太陽能才是人們關注的終點。俄羅斯的科學家提出,在火星軌道上建立核能充電站的構想,就是因為核能在火星軌道區域不受限製所致。

人們使用太空盒子裝載了大量的淡水資源運上太空,並且生物、環境學家還在不斷的研究更高效的水資源再生問題。他們的目標是,經過一係列的循環之後,能夠把人類消耗的水分,99%再次還原出來,讓人類從供應圖譜上隻有太陽光一個起點。

大量的高壓氧氣瓶也被製作了出來,甚至還有相當一部分的液氧,雖然液氧溫度極低令下118.57℃,臨街壓強要達到5.043mpa,但是各大組織還是準備了不少。隻要控製適宜,人類活動產生的餘熱足以客服液氧氣化吸收的熱量。而一體積的液氧,氣化後能夠生成600體積的氧氣,再考慮到人類呼吸的空氣隻有21%是氧氣,每個國家都準備至少兩個太空盒子的液態氧備用。

空氣、水、食物解決之後,則是“衣”的問題。

“衣”包含兩方麵。一是人們日常穿的衣服,二是人們在太空中保暖用的東西,或者可以簡單的理解為被褥床鋪問題。

其他各國第一批登錄外太空的人員都配備了太空服,同時也按照一定比例配備了宇航服。包括秦嶺基地市在內,米國、俄羅斯、日耳曼都提出購買暴風城的柔性防護服和單兵戰甲,但是被王天宇直接拒絕。

這些不是人類生存必須設備,暴風城也要像貓教老鼠一樣留一手,更何況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單兵戰甲技術儲備。

即便在暴風城因為製作材料限製,不可能讓每個人都能穿上能短時間充當太空衣的防護服,而且王天宇也不想讓視野裏充滿了單調的防護服。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華夏全民不分男女近乎統一的發飾,統一的綠軍裝,隻要看看當時的影視作品,王天宇就想吐。人類社會本該是多元化的,本來就應該多姿多彩。

於是物資搜集大軍又開始滿世界的搜集各種衣服。男士的西服、風衣、衛衣、夾克,女士的長裙、半袖、禮服,隻要現代社會有的,都在搜索隊的搜索範圍之內,甚至因為暴風城還有十幾位裁縫,搜索隊還搜集了各種針線、麵料。

當然收獲最大的還是在一些影視基地,各種劇組定製的各種年代的服裝都被打包一空,不論是令人厭惡的長袍馬掛還是風流倜儻、仙氣飄飄的廣袖襦裙都被搜索隊搜刮一空,甚至連一些佩飾都沒有放過。然後這些衣服按照性別、季節、種類、分門別類,使用真空機壓縮收好,送入太空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