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德軍的突擊(2 / 3)

炮兵營長達特裏耶地中尉帶領部隊占領陣地後,還沒挖好工事,德軍的坦克就出現了。25輛坦克在距炮兵發射陣地2公裏的地方展開隊形,一邊向前開進一邊猛烈射擊。

坦克離炮兵陣地的距離太遠,如果馬上開火效果不好。因此,炮手們不管敵人火力有多猛,始終保持沉默,他們在耐心地等待著戰機的到來。

有的戰友中彈倒下了,有的戰友的傷口在流著鮮血。他們看在眼裏,記在心上,仍然默默地等待著。

敵人的坦克越來越近了。當還有400米時,營長一聲令下,全營的大炮同時怒吼。轉眼之間,好幾輛德軍坦克起火冒煙。

但是,其餘坦克吐著火舌,繼續向前衝擊。

炮兵營的傷亡越來越大。炮手犧牲了,立即由偵察員和通信員頂上來。

經過1個小時的戰鬥,德軍丟下12輛被擊毀的坦克,狼狽地退了回去。

7月28日16時45分,蘇聯最高統帥部向戈爾多夫將軍下達命令:

“鑒於奇爾河口以南第64集團軍步兵第214師已撤到頓河東岸,敵人也在這裏抵達西岸,下奇爾斯卡亞至斯大林格勒方向是目前整個戰線最危險的方向,因而也是最主要的方向。危險就在於敵人渡過頓河後,勢必從南麵向斯大林格勒迂回,並進入斯大林格勒方麵軍的後方。”“方麵軍近日的主要任務是:第64集團軍各部隊、連同抵達卡拉奇及其以南的步兵第204、第321師和坦克第23軍,要積極行動,最晚不遲於7月30日粉碎在下奇爾斯卡亞以南抵達頓河西岸之敵,並在這裏全麵恢複對斯大林格勒地區的防禦。”

第64集團軍為掩護在頓河作戰的第62集團軍左翼,朱可夫將軍把步兵第112師派往頓河右岸洛戈夫斯基地區,占領奧辛諾夫斯卡亞至上奇爾斯卡亞的防禦陣地,將步兵第229師各部調往蘇羅維基諾至大奧辛諾夫卡地區。

步兵第112師抵達指定地區後,德軍從第一陣地擊退,繼而攻到上奇爾斯卡亞車站。步兵第229師掩護著第62集團軍右翼。

這樣一來,形勢有所好轉,為組織新的防禦贏得了時間。

這樣,在第64集團軍正麵,德軍沒有達到預期目的。德軍突破第64集團軍第一防禦地帶後,未能繼續發展進攻,被迫放棄在該地強渡頓河的打算。集團軍各部隊充滿了阻止和擊潰敵人的信心。

德軍第6集團軍的南部集群被滯留在蘇羅維基諾,戰線在這一地區穩定了下來。

德軍雖未能像他們的指揮部打算的那樣,於7年25日占領斯大林格勒,但斯大林格勒方向上的形勢仍然是緊張的。

7月底,在頓河大河灣和斯大林格勒方向,激烈的戰鬥一直在進行著。槍炮聲隆隆不斷,硝煙彌漫著整個天空。

瘋狂的法西斯匪徒與英勇的紅軍戰士爭奪著每一寸土地,搶占著每一個頓河渡口。雙方都損失慘重、精疲力盡,但雙方仍然在進攻和防禦。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熱浪滾滾,戰鬥的激烈程度也像炎熱的天氣一樣,掀起了更大的熱潮。戰場上彈坑密布,血肉橫飛,這越發激起了雙方拚死相搏的鬥誌。德軍用坦克大炮攻占的土地,但也被紅軍用血肉一點點換回來。

最高統帥斯大林一直在關注著斯大林格勒的局勢。這不僅是因為這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不允許受到玷辱和蹂躪,而且也是因為這座城市對通貫蘇聯南北、保障燃料運輸至關重要。

1918年,正是他,揮戈躍馬,統帥大軍,在這裏擊潰了鄧尼金匪幫……他想起了當年的戰鬥生活,想起了激烈的戰鬥情景,想起了他喜歡常去領略的斯大林格勒的市容民風。

他常去那裏消夏。和平時期的夏夜,斯大林格勒是那樣的怡然、寧靜。城郊寬廣的草場上,星星在天空含笑,清晰明亮;伏爾加河在月色中閃動著粼粼波光,涼風習習;小蟲在草叢中低吟,歡快的人群踏著舞步,盡情地歌唱。悠揚的手風琴聲傳得很遠很遠。

然而,在這同樣的夏夜,他再也不能享受這美好的一切了。那寬廣寧靜的草場已經變成了彈坑密布的戰場,歡快而悠揚的手風琴聲已經變成了炮彈的轟鳴,伏爾加河的粼粼波光已經被鮮血染紅……

這都是德國法西斯分子造成的,決不能讓他們的罪惡目的得逞。一定要頑強抵抗,堅決阻止敵人的進攻。

要死守!

死守。斯大林無數次地重複著這個命令。麵對德國的瘋狂進攻,這位偉大的指揮家隻能命令自己士兵拚命死守,用無數的生命抗衡德國法西斯的進攻。

麵對德軍的強大攻勢,頑強的紅軍被迫一步步向後撤退,渡過頓河,沿河岸展開新的防禦。灼熱的塵土伴送著一批批後撤的戰士,頭頂上成批地落下敵人的炸彈。許多兵團撤退時秩序紊亂,給防禦部署帶來了新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