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傑出的政治家努爾哈赤,在實現女真統一、改革女真社會的過程中,善於團聚女真內部力量,團結血親,嚴密組織,由汗、四大貝勒、五大臣等組成諸貝勒大臣會議,形成最高領導集團。這個領導集團,堅強穩定,精萃有力,“人心號令,皆出於一”(程開祜:《審進止伐虜謀疏》,《籌遼碩畫》第1卷)。史稱:“太祖創業之初,日與四大貝勒、五大臣討論政事得失,谘訪士民疾苦,上下交孚,鮮有壅蔽,故能掃清群雄,肇興大業。”(《清史稿·諸王一》第215卷)努爾哈赤通過四大貝勒和五大臣,以八旗製度為紐帶,把女真各部分散力量的涓涓細流,彙集成衝決明朝遼東政治堤壩的滔滔江河。

扈倫四部卻與上相反。輝發貝勒拜音達裏,殺叔自稱首領,內部紛爭不休。哈達貝勒王台,“不察民隱,惟聽譖言”(《清太祖武皇帝實錄》第1卷),死後子孫內訌,骨肉殘殺。烏拉貝勒滿泰父子,荒淫無道,不得其死:“淫其村內二婦,其夫夜入,將滿泰父子殺之。”(《滿洲實錄》第2卷)葉赫貝勒二人,各領其兵,分庭抗禮,也分散了力量。葉赫、烏拉、哈達、輝發的首領,不能團聚本部的力量,又怎能去統一女真各部呢?

有人把傑出的人物稱作創始人。因為他的見識要比別人的遠大些,他的洞察力要比別人的深邃些,他的胸懷要比別人的寬廣些,他毅力要比別人的堅韌些,他的願望要比別人的強烈些,為實現其願望所采取的手段,要比別人的高明些。努爾哈赤正是如此。他把女真社會生產力發展所造成的各部統一與社會改革的需要加以指明,把女真人對明朝封建統治者實行民族壓迫的不滿情緒加以集中,並擔負滿足這些需要的發起者的責任。他在將上述社會需要由可能轉變為現實的過程中,能夠剛毅沉著,機智豁達,知人善任,賞罰分明,組成堅強穩定的領導集團。他對女真、蒙古、朝鮮、明朝分別采取不同政策:其時,南有明朝,西有蒙古,東有朝鮮,北有海西,陷於四麵包圍之中——努爾哈赤沒有四麵出擊,而是佯順明朝,結好朝鮮,籠絡蒙古,用兵海西;對海西女真各部又采取遠交近攻,聯大滅小,先弱後強各個吞並的策略。他通過八旗製度去組織女真社會力量,實現曆史賦予的女真各部統一與社會改革的任務。因此,努爾哈赤是我國曆史上傑出的政治家。

努爾哈赤不僅是滿族傑出的政治家,而且是滿族傑出的軍事家。

滿族傑出的軍事家努爾哈赤,在四十四年戎馬生涯中,身曆數十次戰陣,雖始終處於戰略劣勢,卻能以少勝多,以弱克強。他之所以能夠在戰略上以少勝多,以弱克強,主要采取了這樣一些重要軍事原則:重視偵察,臨機善斷,誘敵深入,據險設伏,巧用疑兵,驅騎馳突,縱向衝殺,兩翼合圍,集中兵力,各個擊破,一鼓作氣,速戰速決,用計行間,裏應外合。

努爾哈赤的上述軍事原則,在其親自指揮的十一個重要戰役中,得到具體而靈活的運用。這十一次戰役是:古勒山之役,哈達之役,輝發之役,烏拉之役,撫清之役,薩爾滸之役,葉赫之役,開鐵之役,沈遼之役,廣寧之役和寧遠之役。其戰績是十勝一負。作為一個軍事統帥來說,在指揮重大戰役中,五勝一負要算是優秀的統帥,至於十勝一負則堪稱為傑出的統帥。

努爾哈赤締造了一支八旗軍。他創建、組織、訓練和指揮的這支八旗軍,“號令嚴肅,器械精利”(《光海君日記》第79卷),紀律整肅,賞罰嚴明,兵馬精強,勇猛拚搏,“野戰則克,攻城則取”,“立則不動搖,進則不回顧,威名震懾,莫與爭鋒”(《清太宗文皇帝實錄》第32卷)。是我國古代史上戰鬥力最強的一支軍隊,也是當時世界上攻擊力最強的一支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