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成功,不能沒有遠見,要把目光盯在遠處,用遠大之誌激發自己,並咬緊牙關、握緊拳頭,頑強地朝著自己的人生方向走下去。沒有這種品性的人,是絕對不可能成大事的,甚至連小事都做不成。
成大事者是具有遠見的人,因為隻有把目光盯在遠處,才能有大誌向、大決心和大行動。那麼,遠見是一種什麼東西呢?
作家喬治·巴納說:“遠見是在心中浮現的,將來的事物可能或者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圖畫。”
沃爾特·迪斯尼是一個有遠見的人。他想象出一個這樣的地方:那裏想象力比一切都重要,孩子們歡天喜地,全家人可以一起在新世界探險,小說中的人和故事在生活中出現,觸摸得到。
這個遠見後來成為事實,首先是在美國加州迪斯尼樂園,後來又擴展到美國的另一個迪斯尼公園,還有一個在日本、一個在法國……
沒有遠見的人隻看到眼前的、摸得著的、手邊的東西,而有遠見的人心中裝著整個世界。“遠見”跟一個人的職業無關,他可以是個貨車司機、銀行家、大學校長、職員、農民……世界上最窮的人並非身無分文者,而是沒有遠見的人。
“遠見”不是天生的,它是一種可以培養出來的本領。這種本領也可能被壓抑,它受到“過去的經曆”“當前的壓力”“種種問題”“缺乏洞察力”“當前的地位”五種情況的限製。
那麼,我們如何使自己的遠見變為現實呢?下麵的指導原則對你或許會有幫助。
第一,做大事之前要分析你的實際情況從而成就自己
將遠見變成現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這是一個過程,跟一次旅行十分相似。你決定去旅行之後,首先要做的事情之一,就是決定出發點。沒有這個出發點,你就不可能規劃旅行路線和目的地。
考察當前生活的另一個目的是規劃行程並估算此行的費用。一般地說,你離自己的遠見越遠,所花的時間就越多,代價就越大。
第二,做大事之前要能確定你的努力方向
這個觀點簡單到讓人幾乎不好意思提出來,但實現遠見總得由確定這個遠見開始。對有些人來說這實在是太容易了,因為他們似乎生來就有一種遠見卓識。而另一些人則需要經過長時間的沉思、考慮才能獲得這種本領。
如果你想成大事,就必須確定你人生的遠見。你的遠見不能由別人給你。如果那樣就不是你自己的遠見,你就不會有實現它的決心與衝動。遠見必須以你的才能、夢想、希望與激情為基礎,遠見是了不起的東西,它還會對別人產生積極的影響——特別是當一個人的遠見與他的命運不謀而合時。
第三,不管發生什麼,做大事的長遠規劃都不能改變
實現自己的遠見包含著必須選定一條個人發展的道路,並在這條路上走下去。以為自己可以從生活的一個階段向另一個階段進步而無須改變自己,是在自我欺騙。人生的任何積極轉變必定需要個人成長。
因為個人成長是實現自己遠見的必經之路,所以你能訂出的最具戰略性的計劃就是按你的遠見來規劃你的成長道路。想一想要實現理想你必須做些什麼,然後確定你需要學習些什麼,或參考一下別人的成長過程。
第四,做大事時要能舍小利益取大目標
所有夢想都是有代價的。為了實現你的遠見,就要做出犧牲,其中必然涉及你其他的選擇。你不可能一麵追求你的夢想,一麵保留著你其他的種種選擇。
多種選擇是好事,可以提供機會,但對於想成功的人而言,有時必須放棄種種小選擇來交換那個唯一的夢想。
這情形有點像一個人來到岔路口,麵臨幾種前進的選擇。他可以選擇一條能通往目的地的路,他也可以哪一條都不走,可是這樣就永遠達不到目的地。
第五,頂住各種壓力,堅持自己做大事的積極態度
必須保持積極態度的另一個原因是,你肯定會碰到反對的意見。那些沒有夢想的人是不會理解你的夢想的,他們覺得你的夢想不可能實現。他們會對你說,你的夢想一文不值。或者即使他們明白到它的價值,他們也會說,這是可以實現的,但不會由你實現。碰到別人反對時,你不必驚慌,而應有思想準備,抱著永不消沉的積極態度。
想與做的智慧
做大事不是一件輕鬆的事,而是一件非常有挑戰性的抉擇。在你為自己的人生目標而努力的時候,你成大事的可能性就越來越大。現在隻需要你放棄一些蠅頭小利,把目光盯在遠方,邁動你的雙腳。如果都準備好了,你就可以朝著自己的遠見行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