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脫了衣冠,披上袈裟,藏好度牒;一麵命縱火焚宮。頓時火光熊熊,把金碧輝煌的皇宮,燒為灰燼。皇後馬氏,投火自盡,妃嬪多半焚死。朱允炆痛哭一場,麾衣出走。鬼門在太平門內,是內城一矮門,僅容一人出入,外通水道。朱允炆佝僂先出,其餘亦魚貫出門。門外正好有一艘小船,船中有一道士,呼朱允炆乘舟,並叩首稱萬歲。

道士說:昨夜夢見高皇帝,命臣來此守候。流亡諸人遂乘舟而去。這是個十分離奇的傳說,流傳很廣。如今,在西南數省留有不少有關朱允炆的遺址和傳說。據說是朱允炆避難貴州金竺時,也就是現今的貴州廣順,還作了一首詩:風塵一夕忽南侵,天命潛移四海心。鳳返丹山紅日遠,龍歸滄海碧雲深。紫微有象星還拱,玉漏無聲水自沉。遙想禁城今夜月,六宮猶望翠華臨。我認為這首詩頗為符合朱允炆身份。

雖然無法證實朱允炆是否真的流亡道西南一帶,但其下落終成為一件懸案,誰也不能肯定他是否真的被燒死了。後來朱棣在大火中找到了兩具屍體,當作是朱允炆與皇後馬氏下葬,但其實他內心深處,也對朱允炆的死很懷疑。朱棣曾經派戶科給事中胡濙,配上認識朱允炆麵貌的內侍朱祥,以尋訪武當道士張三豐的名義,從陸路遍訪各州、郡、鄉、邑,打探朱允炆的下落。”

我說道:“是不是因為這座廟的名字引起了官府的注意呢?龍隱寺,意思就是皇帝隱藏在這地方嘛。”

老爺子卻搖頭道:“那倒不是。這座廟以前叫懸崖寺。被焚毀多年後有人重建了它,那時候才取名叫龍隱寺的。這也說明了重建寺廟的人知道當時住在裏麵的人是誰。不過建文帝的事情畢竟是明朝各代皇帝非常忌諱的一件事,所以這座廟也就慢慢地衰落下去了,或者說是被官府強製性拆除了。也正因為如此,現在我們才看不到那裏有任何的蹤跡。”

吳部長說道:“老爺子,您說的這些聽起來好像都合乎邏輯,但畢竟沒有任何的證據表明那就是建文帝曾經住過的地方啊?”

老爺子點頭道:“是啊。所以我為此發表了好幾篇論文,結果都沒有引起重視。我回到上江來好幾年了,一直都在研究這件事情,但是直到現在卻依然沒有一點的進展。”

我笑道:“這就已經足夠了。謝謝您,老爺子。我們會想辦法把這座寺廟重建起來的,您今天告訴我們的這個故事也會成為這座寺廟未來非常重要的宣傳點。”

老爺子愕然地看著我,“重建?這樣做有什麼意義?”

我笑著說道:“如今很多地方的旅遊都在打古人這塊招牌。湖北省是三國文化為主,山東省是水滸文化,我們上江市為什麼不能打建文帝這塊招牌呢?”

老爺子更是愕然,“可是,這些事情並沒有被證實,僅僅是傳說罷了。”

我笑道:“《三國演義》僅僅是小說,裏麵很多的故事都是杜撰的。《水滸傳》就更不用說了。隻要人們熟悉那段曆史就行了。傳說雖然不是真實的事情,但是在這些傳說裏麵包含的中國文化的東西卻是非常深厚的。我們的戲劇、電影裏麵的故事又有多少是真實的呢?裏麵傳達出的精神才是最重要的。老爺子,您說是嗎?”

他頓時撫掌而笑,“有道理!我們上江市今後終於有一處文化名勝了。”

吳部長歎息著說道:“馮市長,今後我還真的要多向你學習才是。原來你的目的在這裏。這真是一張好牌啊。”

我說道:“吳部長,接下來我會盡快去與省文物局銜接,請他們派出考古隊對那地方進行挖掘考察。然後再著手考慮重建的事情。這一塊是你在管,後麵的事情就是你的了。”

他問我道:“要是考古隊挖掘後什麼都沒有發現呢?還有,重建的錢從哪裏來?市裏麵拿不出這筆錢吧?”

我笑著回答道:“萬一有發現呢?即使沒有任何發現,史料記載的總能說明問題吧?首先,這座寺廟曾經是存在的,而且香火旺盛。其次還有老爺子考證的故事。這就已經足夠了。重建的事情不需要我們出資,我會想辦法找人投資,到時候收益按照你們和對方談判的比例分成就是了。吳部長,這下你放心了吧?”

老爺子指著我笑,“小馮,你這哪裏像一位市長?簡直就是奸商嘛。”

我和吳部長都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