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酒是怎麼成名的?除原有的、全國公認的八大名酒外,這些年新冒出的幾百種名酒之中,一部分是酒質確實不錯,得到了消費者認可,但也有一部分是靠著不正常的評獎和宣傳廣告這兩個特殊的助推器,推上名酒寶座的。
先說評獎,對普通消費者來說,酒入口後的第一感覺是辣,再以辣的程度判斷酒精度的高低和酒的品質,但要真正在優中選優、分出等次就不那麼容易了。而國家級評酒專家則與眾不同了,似乎他們的舌頭是特殊材料製成的試金石,參評的白酒一入他們的口,他們就能品出是什麼風格,產自哪裏,在打分時容易摻進你看不見、摸不著的人情味,這就導致了評獎有失公正的問題,同時滋生出不正之風。二是廣告宣傳。好酒不怕巷子深,不打鑼鼓不吆喝的古訓,成為被人們淡忘的昨日黃花。就像百年來穩“國酒交椅的茅台、五糧液的廣告,也在中央電視台頻頻亮相,別的酒就更不用說了。
按有關規定,酒類的宣傳費用不應超過釀造成本的百分之二十,可實際上大多數的酒廠卻遠遠超出了這一個規定。反正是宣傳費用計入成本,羊毛出在羊身上,無形中加大了消費者負擔。因此,經久不息的白酒銷售大戰,也就自自然然地蔓延成為日益激烈的白酒廣告大戰。去年有一家酒廠新推出一個白酒品牌,一心想讓這個品牌搶占市場,鶴立雞群,便不惜血本在各種媒體做廣告,很是熱鬧了一陣。幾個月下來,廣告費花了一千多萬元,酒的銷售收入也隻有一千多萬元,落了個入不敷出的空喜歡。
酒廠為什麼要不惜血本的做廣告呢?客觀地說,也是被激烈的市場競爭逼上梁山的。近年來,大酒廠的產量在成倍的翻番,小酒廠也在中國的廣闊土地上雨後春筍般冒出,僅甘肅一個省就有大小酒廠一百多家。前些年盛傳一年喝倒一個牌子,近兩年卻是一年喝倒好幾個牌子。
白酒市場的競爭已經到了白熱化境地。消費者對酒的選擇,少部分是依據自己的口感和喜好,長期隻認一種酒,還有的人則是隨大流,社會上流行什麼酒,就喝什麼酒。更多的人則是跟著感覺走,這種感覺和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不無關係。因此,眾多白酒生產廠家依賴廣告宣傳打市場的做法也就不足為怪了。所以,像我們這樣的酒廠根本就不可能去和其它的酒廠拚這樣的消耗。”
雖然我知道這幾年來的白酒廣告大戰的基本情況,但是卻想不到這裏麵竟然還有這麼多的道道。不過我對這樣的問題不感興趣,因為我更願意相信在營銷手段上可以另辟蹊徑,比如昨天晚上我對陳書記建議的那樣,用政府公務接待酒的方式去帶動一個區域的銷售,以此達到扭虧為盈後再去考慮下一步的問題。
隨即我問這位金廠長道:“金廠長,你也認為咱們這酒廠隻能走倒閉這一條路嗎?”
他頓時就怔了一下,估計是沒有想到我會專門去問他個人這樣的一個問題。沉吟了幾秒鍾後他回答道:“目前的白酒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但是真正以發酵、蒸餾產酒的企業卻並不多,如今大多都是以酒精勾兌的企業為主。
我們廠是真正與發酵、蒸餾產酒的,這是我們的優勢。目前白酒市場這種魚龍混雜的無序競爭,正處於劇烈震蕩、重新洗牌、重新組合的前夜。這就為我們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如何在實力雄厚的大酒廠和以假亂真的假酒廠之間的夾縫裏求生存,求發展?
我覺得我們首先是要對酒廠進行全麵的改造。今天馮市長親臨我們酒廠,這就已經說明了市政府對我們酒廠的重視了,所以貸款的問題就應該不是問題。既然貸款的問題可以解決,那麼接下來對工廠的改造就不存在任何的問題了。
那麼接下來就應該做好以下幾件事情:一是切實提高銷售隊伍的素質,舉辦營銷人員培訓班,請白酒市場的營銷專家來為他們講課;在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中,逐步培養了一支敬業精神強,能夠適應市場的銷售隊伍。二是核心領導層要樹立創新意識,要有自信心:我們手裏有著純糧釀造的,貯存五年以上的幾百噸老陳酒,這是一般酒廠可望而不可及的絕對優勢。關鍵是要充分發揮別人無法比擬的自身優勢,釀造出能夠贏得市場的馳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