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跳高時,退得遠,可跳得更高。同樣的道理,在事件中突然退卻,不代表你認輸。退卻是為了轉變形勢,積蓄力量,調整策略,再度出擊,隻求必勝無疑。
美國著名政治家帕金斯30歲那年就任芝加哥大學校長,有人懷疑他那麼年輕是不是能勝任大學校長的職位,他知道後隻說了一句:“一個30歲的人所知道的是那麼少,需要依賴他的助手兼代理校長的地方是那麼的多。”就這短短一句話,使那些原來懷疑他的人一下子就放心了。人們遇到了這樣的情況,往往喜歡盡量表現出自己比別人強,或者努力地證明自己是有特殊才幹的人,然而一個真正有能力的領袖是不會自吹自擂的,所謂“自謙則人必服,自誇則人必疑”就是這個道理。
讓步其實隻是暫時的退卻,為了進一尺有時候就必須先做出退一寸的忍讓,為了避免吃大虧就不應計較吃點小虧。美國第一屆總統華盛頓在任時,身邊的副總統是德雷斯頓。這是個閑差,可是德雷斯頓卻把它變成具有實權的職位,他常常在演說時講一些他做副總統鬧出的笑話,這樣做的結果非但沒有降低自己,反而贏得了敬佩和擁護。
林肯說得好:“與其為爭路而被狗咬,不如將路讓狗。即使將狗殺死,也不能治好受傷的傷口。”
而現在的人卻是越來越不講究忍讓了,為了一句話或是芝麻大點兒的蠅頭小利,就會爭個你死我活,甚至鬧上法庭。這種做法,隻會使雙方終日處在亂不可及的狀態,無法真正解決問題。
不能忍讓是最害人害己的。看看那些因一時衝動而損害了他人和自己的人,哪個不是由於自己的不善忍讓而造成的。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有權勢的人習慣去欺淩弱勢的人,而弱勢的人又不肯屈從於人下,導致的結果往往是兩敗俱傷,以致雙方抱恨終身。
世上需要一個人去做的事情太多了,何必為了一件不值得的事情而大動幹戈呢?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這句耳熟能詳的話說來容易做來卻難。這是由於人們的心理在作怪。隻有先克服了自身心理上的障礙,才能使自己真正學會寬容和忍讓,也唯有如此才能為自己開辟出一條好人緣的道路。
美國一家大航空公司要在紐約建立一座航空站,為了降低成本,他們要求愛迪生電力公司能以低價優惠供應電力。這個提議立刻得到回饋,該公司委婉地說這是公共服務,委員會不批準,他們愛莫能助,因此談判陷入僵局。
很明顯,這是托詞,公共服務委員會並不能完全左右電力公司的業務來往,公共服務委員會不同意低價優惠供應航空公司電力。這說明因為客戶多,電力供不應求,愛迪生公司對接納航空公司這一新客戶興趣不濃。航空公司意識到,再談下去也不會有什麼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