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風流殘暴的葉卡特琳娜二世(4)(1 / 3)

武則天在尋找時機。機會終於來了,武則天生下一個女兒,極其靈秀可愛。王皇後聽說,也前去探視撫抱。王皇後剛走,武則天就聞報高宗要來,她渾身一震,覺得千載難逢的好時機到了。於是,她用被子將小公主悶死,然後若無其事地出去迎接高宗。

等高宗進來,武則天承笑如前,毫無慌亂之舉,待高宗打開被子想看女兒時,卻發現女兒已經死了。武則天故作吃驚,大聲悲號。高宗忙問左右的侍女,都說王皇後剛剛來過,高宗憤怒地說:“皇後殺了我的女兒。”武則天又乘機曆數王皇後的罪過,王皇後是有口難辯了。

“虎毒尚不食子”,武則天竟為了在宮中爭取一席之地,親手殺死自己的女兒,以此為代價,光用殘忍來形容恐怕不夠。有一點必須指出,武則天在這件事上做的極有心計,她對王皇後這致命的一擊,使王皇後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在當時的情況下,恐怕踩著自己女兒的屍體往上爬是惟一有效的方法。就這樣,高宗廢除了王皇後,立武則天為後。

武則天當了皇後以後,當務之急是把原皇後一黨徹底整垮。她用最殘忍的手段把王皇後、蕭淑妃殺死於冷宮,把褚遂良貶死在爰州,逼令長孫無忌自殺,又殺柳奭於象州,韓瑗被逼死於振州。這些人的主要親屬也都被殺或遭貶謫,至公元659年,長孫氏權力集團已被武則天徹底摧垮。

公元674年(鹹亨五年)8月,“皇帝稱天皇,皇後稱天後”。至此,長達十幾年的皇後——太子權位之爭以武則天的完全勝利而告終結。這場勝利,決不僅僅是武則天一人的勝利,也代表了一定曆史性的轉折,因為代表寒門庶族地主的政治力量終於登上了曆史舞台。

高宗疾病纏身,隨著年齡的增長,病勢越來越重,他曾經想把皇位傳給太子李弘。太子李弘“仁孝謙謹,上甚愛之”,又加上“禮接士大夫,中外屬心”,頗有政治才能,因此,高宗對他甚為看重。但武則天卻不喜歡他,有一次,李弘發現宮中幽閉著蕭淑妃生的兩位年逾三十的姐姐,就奏請讓她們出家,還有幾次也違忤了武則天的心意,使之失寵於母親。其實,這是次要的,關鍵是李弘勢必與武則天爭權。於是武則天用毒酒毒死了親生兒子李弘,這是武則天為了權力,殺死的第二個親生骨肉。

李弘死後,立武則天的次子李賢為太子。經李弘之死的打擊,高宗病勢更加沉重,頭暈目眩不能理事,就想讓位於太子,但武則天堅決反對,高宗隻得打算傳位於皇後。過了幾年,高宗還是想讓李賢監國,而李賢並不願聽武則天的話,於是,武則天就又以李賢“頗好聲色”為由,把他廢為庶人,押至京師幽禁起來。繼而立三子李顯為太子。

公元683年唐高宗病死,太子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

高宗臨終遺詔說:“軍國大事不決者,兼取天後進止。”

武則天以皇太後的身份臨朝稱製。

在武則天臨朝稱製後的第七個月,揚州發生了徐敬業叛亂,朝中宰相裴炎也與之相勾結,可謂內憂外困。但武則天臨危不亂,她先不失時機地斬除了裴炎、程務挺等人,以除肘腋之患,又急調30萬大軍,在不到50天的時間裏平定了徐敬業之亂。公元688年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看到武則天登基稱帝的時機已經成熟,就暗地裏派人在一塊白石上鑿上“聖母臨人,永聖帝業”的字樣,並使雍州人唐同泰奉表獻之,謊稱獲之於洛水。武則天聞訊大喜,當即下詔把這塊石頭稱之為“寶石圖”,並準備於當年五月選擇吉日,親臨洛水拜受寶石。武則天把獻圖有功的唐同泰提拔為遊擊將軍,讓他參與辦理此事。到了選定的日期,武則天“告謝昊天,禮畢禦明堂,朝群臣”,不久即正式加尊號曰“聖母神皇”,從這個時候起,武則天開始稱“陛下”。

李唐宗室眾人十分清楚,武則天已是實際的皇帝了,至於名義上的登基改號,隻是一個時間問題,李唐宗室所麵臨的,卻是一場滅頂之災。出於自我保全之計,他們紛紛起兵。

首先,李唐宗室以“迎還中宗”、“救拔睿宗”為旗號號召眾人,但因範陽王李靄不慎,密謀敗露,倉促之間,韓王李元嘉首先起兵,繼而琅琊王李衝在博州起兵,越王李員在豫州起兵,霍王李元軌在青州起兵,魯王李靈夔在邢州起兵。但這時國家較為安定,人民不願為一家一姓的名利再生內亂,於是,李氏諸王的軍隊毫無鬥誌,武則天的兵馬一到,不是獻城投降,就是紛紛逃走,根本不堪一擊,在很短的時間內,李氏諸王的叛亂就被武則天輕而易舉地鎮壓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