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風流殘暴的葉卡特琳娜二世(3)(3 / 3)

人說虎毒不食子,武則天卻殺夫弑子,從不手軟,終於爬上了皇帝寶座,7個子侄也都死在她手上,其心何其毒!怪不得後世稱其為“殺人魔王”、“千古未有殘忍之人”。她的殘忍了讓人明白了什麼叫做最毒婦人心。

武則天是中國曆史上惟一一位真正的女皇,她死後在乾陵立了一塊中國惟一的無字大碑,她又是中國曆史上惟一的能與皇帝合葬的女人。她的成功,可以說,是殘暴的性格決定她的成功。她對反對她的人從來都是殘暴無情,而且絕不手軟,無論是夫是子,她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一律殺無赦。

事實也如此,當時的武則天生活在男權至上的封建社會,曆史並沒有給她提供更多的機會,她不能和男人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隻有用盡狡詐殘忍的手段,才能達到當時男人無法企及的高度。

武則天,山西文水人,生於唐朝武德七年(624年)。

武則天入宮時年僅14歲,一般說來,這種年齡的女子都不願離開父母,況且一入深宮,如同生離死別。小小年紀的武則天卻把這看成是一個進身的機會,並且可以擺脫兄長們的管束和壓抑,因此,她很高興進入宮廷。

武則天為人聰慧,又愛讀史書,愛考慮政事人情,遇事願意多聽多看多想,性格殘忍,不失果斷。

從14歲到26歲的這12年裏,武則天隻能在深宮空耗年華。她當時是正四品的才人身份,是最低級的內官,無法取得太宗寵幸。不久,太宗病重,武則天見太子李治經常出入宮廷探視,就靈機一動,希望把自己的終身托付給比自己小四歲的太子。於是,她就想方設法地接近太子,並取得他的好感。太子李治生性懦弱,遇事沒有主張,乍遇武則天這麼一個美麗端莊、通達事理而又善於理事的年輕女子,不禁傾心。

太宗擔心西漢呂雉專權的局麵再度出現,便決定把武則天賜死。一天,太子李治和武則天一起在床前服侍太宗,太宗對武則天說:“我自從得了重疾以來,醫藥無效,反而越來越重。你多年服侍我,我不忍心把你扔下,我死以後,你打算怎麼辦呢?”

武則天一聽,即刻嚇出了一身冷汗,但她很快地鎮靜下來,對太宗說:“我蒙皇上的恩寵,本該以死來報答皇上的大恩大德。但您的身體未必不能痊愈,所以我也不敢馬上就去死。情願削去頭發,披上黑衣,吃齋拜佛,為聖上祈禱,聊以報答聖上的恩德。”武則天的回答非常機智,在當時看來,惟有出家才是一條自我保全之道。

太宗想了一想說:“好吧,你既有這個想法,馬上就出宮去吧,也免得我替你操心了!”武則天如同得大赦令一般,急忙收拾行裝,準備出家為尼。太子李治雖然不舍,但也無法挽留,後來聽得太宗喃喃自語說:“我本想把她賜死,又覺得實在不忍心,她既削發為尼,也就罷了,世上總沒有尼姑當權的。”

武則天殘忍性格中,不失機警的一麵,她深知太宗皇帝問話的用意,巧妙地給化解了。

不久太宗駕崩,武則天就和一些沒有生育過子女的宮女被送進感業寺,削發為尼。

到了唐太宗去世一周年的時候,唐高宗(即太子李治)借父親忌日去感業寺以進香為名見到了武則天。唐高宗雖然思念武則天,可因為她曾侍奉過唐太宗,還是不敢公然把她弄回宮中。兩人相見一事被高宗的王皇後知道了,當時,高宗正寵愛蕭淑妃,王皇後吃醋,就鼓動高宗把武則天接回宮中,目的是為了分蕭淑妃的寵。有皇後的主動支持,高宗這才把武則天接回宮中。武則天在進宮之初,非常清楚自己的境地,就采取了卑躬屈膝的態度侍奉皇後;皇後十分喜歡她,曾多次在高宗麵前說她的好話。

但不久,高宗就專寵武則天,把她封為昭儀,皇後與蕭淑妃同時失寵,於是,兩人就又聯合起來對付武則天,武則天胸有城府,並不懼怕。

但是,王皇後有強大的門閥士族勢力支持,當武則天懷孕的消息傳出以後,王皇後因自己沒有生子,就十分恐懼,恐怕武則天一旦生子,自己的皇後之位以及未來就會受到威脅,於是,就聯絡她的舅父中書令柳奭等,立後宮劉氏所生的唐高宗的長子李忠為太子,並把當時的重臣長孫無忌、褚遂良、韓瑗、於誌寧、張行成、高季輔等人拉進輔佐太子的班子,經營得如同鐵桶一般。

王皇後聯合大臣來搶立太子之事深深地刺痛了武則天,她深刻地認識到,自己沒有當過先皇的妃子,又不是名門重族出身,所以不可能得到大臣的支持。她看清了朝廷內外士族大臣容不下她,她處於內外夾擊的位子上,要想達到目的,不搞一點陰謀是不行的了。

武則天的性格是遇強則怒,迎難而上。她大肆結攬人心,凡是王皇後和蕭淑妃不喜歡的人,她都傾力接納,把自己得到的賞賜全部分給他們。因此,皇後和蕭淑妃的動靜她全都知道,每每把這些事情告訴給高宗。然而,隻靠這些,還遠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