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荷香也不知是不是憋得太難受,眼睛瞪得大大的,臉頰紅通通,沈父和柳氏這般想後倒是放下了心中大石,這錢既然半年沒人來找,那便是無主之物,是老天爺賞得錢,賞給你的自然用得,便是去官府也是沒罪的。
於是當天晚上沈父便拿著鎬頭和竹簍帶著沈荷香悄摸的上了山,然後在自己閨女指的地方刨了半天,這冬天到處天幹地凍的,刨了半天才總算挖到了衣角,破衣服和著泥凍得像鐵塊,不容易掰開來才露出了裏麵銀亮亮的銀子,沈荷香見狀,立即用準備好的布袋將十錠銀子揀著裝進去,然後放進父親的簍裏,父女總算是鬆了口氣,一起下了山。
過了兩日那衙門的人返鄉回來了,沈父便帶著錢去找了裏正,私下又塞了裏正五兩銀子,這事辦得妥妥的,因是同村買山,根據燕京國的律法,沈成石可以優先買賣,外鄉人多加銀子都不成,加上裏正跟衙門上下打點好,最後沈成石隻花了六十四兩就將香山買了下來,手續也辦得飛快,不出幾日地契也拿到手了,柳氏高興的連同自家的地契用油紙包了放到錢匣子裏放好。
香山被沈成石買下了,這消息立即便傳了開來,六十四兩銀子呢,村裏人知道後都震驚了,沈家哪來的那麼多錢?
這事實際也愁壞了沈父和柳氏,自然不能說是閨女在香山上揀到的,就算說了人家也不信,明顯糊弄人麼,好在柳氏想到沒蓋新房子時,曾有個過路的老太太來家裏討碗水,後來病倒了柳氏見她可憐,便留下來讓她住半個月才走,此時正好拿來做借口,說是方子是老太太感恩給沈家的,前些日子有人買方子,他們便賣了些給別人,手裏自然有些錢。
村裏人這才知道為何沈家突然間就轉了運,原來是有做胭脂水粉的方子,做了出去賣才會蓋得那麼大的房子,麵子上都說是沈家好心有好報,但背地裏都嫉妒死了,心道這好等事怎地就讓沈家趕上了,再往後遇到路過村子的老太太,村裏人目光為炬,熱情如火,人家不願意也要硬拉著往家去,一時間尊老愛幼風氣極盛。
沈家買了香山這事不出幾日便被於掌櫃知曉了,同樣也是一驚,他之所以有恃無恐是因為他清楚沈成石現在手裏並沒多少錢,想買香山也是有心無力,誰知就在他自信滿滿的時候,香山居然被人悄無聲息的買下了,他知道後人家已經拿到了地契,木已成舟,不由心下後悔當初自己太過自信,如今弄得雞飛蛋打兩麵不討好。
但商人畢竟是商人,為了利撕破了臉皮也是可以縫上的,隔日於掌櫃便帶了重禮來向沈父賠不是,態度相當的誠懇,甚至撕掉了以前的舊契,帶來了寫好的新的契紙,日後沈家做的胭脂水粉雙方利錢是各一半,就是一盒胭脂賣三兩銀子,沈父可拿一兩半,而不是以前的五百文錢,整整翻了三倍。
沈父早年在老宅幫忙打理過雜貨店,又做了這麼久的貨郎,自然不是那般見識淺薄的,在衡量利弊後,沒有忙著翻臉,畢竟自己家底子薄也沒有這個翻臉的資本,最後於掌櫃拿著契紙高興的出了沈家的門,這一趟總算沒白來,以後至少兩年的時間沈家的胭脂還會在他家賣,雖然少賺了些,但是相比之下利錢還是極高的,至於兩年後……
那時沈家說不定已是羽翼豐滿,恐怕不再是他能夠拉攏的,於掌櫃微微歎了口氣將契紙收入袖中,上了馬車離開了劉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