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重現生機(2 / 3)

楚天翔以往每次下針,都如泥牛入海,感覺不到一絲勁力,而此番下針,卻能清晰的感到穴位中傳來的陣陣彈力,這分明是人體內的氣息循環無滯所致。但凡粗通醫術者都知道這是沉屙漸愈的趨勢,楚天翔怎能不知,心中大喜,嘴角不禁微微彎起一道的弧線。隨即默運劍經心法,將內勁由金針灌入虞姬體內,助她早日複原,然而氣息流轉正常的虞姬,卻依舊隻是手偶爾輕顫一下,仍是沒有醒轉的跡象。

楚天翔的笑意迅速褪去,雙眉緊鎖成一團,看的翠兒極是納悶,忍不住問道:“先生,莫非還是徒勞無功?”

楚天翔沒有答她,隻是輕輕一歎。昔年在項羽帳中之時,他便慮及虞姬的昏迷隻怕合了內經中所載的“憂患緣其內,苦形傷其外,又傷心側,經脈瘀血及於腦,人如草木,不能言動”,之後又遍覽針經九卷,其中亦載有“人之元神藏於腦。。腦為髓之海。。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麵而走空竅”,都與虞姬的情狀相合,之前虞姬手部的微微顫動讓他幾乎推翻了自己的想法,以為虞姬的腦傷不藥而愈。然而眼前的虞姬,手足軀幹無論是經絡還是穴位的氣息流轉,都漸與常人無異,卻依舊沒有醒轉,腦部頑疾顯然沒有任何的好轉。澄心靜慮想去,手部那微微的顫動隻怕是因身體因按摩和施針而重現生機,距離痊愈尚不可以道裏計。

偏偏人體中腦部最為要害,所以從一開始,他便不敢在腦部貿然施針,加上虞姬體弱,便一直將此事擱下。現在虞姬體內生機勃發,如果不抓住機會試上一試,未免有些於心不甘。躊躇良久,驀的憶起黃石公當年曾說過學醫者首要“膽大心細”,遂將利弊一一分析,終於拿定主意,複又拈起金針,走到虞姬頭前,咬了咬牙,將金針徑直由腦頂百會穴刺入,看的翠兒忍不住驚呼一聲,轉臉過去不敢再瞧。

結果一如他所料,金針入穴宛如石沉大海,感覺不到一絲生機的回應,他隻得緩緩抽針,宛若一盆冰水當頭淋下,原先的一腔喜悅徹底化為烏有。

當年黃石公曾說過“能配一元複始丹,醫道不過可稱小成。隻有能施萬物歸元針,才能算得大成”,施針之法看似簡單,就算鄉野遊醫亦可為之,然而要想有所成,卻需熟知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中以奇經八脈尤為關鍵。而能成為杏林高手者更要能明辨上千的隱穴,才能針到病除。經過這些年的苦心潛修,楚天翔早已成了醫道高手,然而卻始終無法達到萬物歸元的上乘境界。眼下看來,若非達到能施萬物歸元針的境界,隻怕還是很難讓虞姬複原。

楚天翔暗歎口氣,隻可惜眼下黃石公遠在數千裏之外,否則還可一同參詳診療。其實他也並非毫無頭緒,數年前,他便發現黃石公所傳的木人身上所繪經脈、穴道比蓋忌所傳的劍經心法所載多出不少。雖然黃石公不通武學,難以解開那些經脈穴道在修煉內功上的用途,不過在延醫治病上的用途,還是說了個七七八八。唯有一條經脈和六個穴道,不僅黃石公語焉不詳。就連典籍上也沒有詳載。楚天翔曾經試圖去按木人所繪去探出那條經脈和六個穴道,可是竟然一無所獲。

不過這也不足為奇,據黃石公所言,在他數十年行醫生涯中,所遇病人豈止數千,也隻摸出那條經脈兩次。最後這一老一少不得不據此推論:那經脈和穴道根本就是流動不息的,並因此將之取名為“流脈”。而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黃石公一生中也唯有在那兩次,施出了萬物歸元針。所以楚天翔幾乎可以確定,萬物歸元針必與那條經脈有所關聯,可是這些年來,無論他如何努力,也找不出那條奇脈的一絲痕跡。

一旁的翠兒見他眉頭緊鎖,不禁安慰道:“先生何必如此愁苦,小姐她這不是有了些起色麼?翠兒以後多加些力氣按摩便是,總會有痊愈的一天的。”

楚天翔聽她如此安慰,心中亦為之一振,畢竟現在虞姬的身體已漸有起色,既然春芽初露,就必然有秋收碩果的一天,便也不再耽擱,向翠兒道了聲謝,便自回屋繼續研究參詳經脈去了,不知不覺中,天已初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