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皇上大婚 指掌清政權(1 / 3)

時光荏苒,轉眼間到了同治十一年九月中旬,十七歲的少年天子一天到晚臉上掛著笑容,因為他聽六皇叔奕說未來的皇後阿魯特氏不僅長相俊美,而且她還是個大才女。眼見著就要大婚了,同治皇帝能不高興嗎?

同治皇帝已於半個月前為兩宮太後加封了徽號,東太後為慈安端裕康慶皇太後,西太後為慈禧端佑康頤皇太後。兩宮太後自然是一番歡喜。兒子就要立皇後了,作為母親,西太後當然是百感交集。雖然阿魯特氏不是她中意的人選,但聽說阿魯特氏性情溫和,淑靜敏慧,西太後也有幾分高興。同治皇帝似乎已等得不耐煩了,他這幾日坐立不安,有事兒沒事兒總往鍾粹宮及儲秀宮去一下。兩宮太後心裏明白,同治皇帝正焦急地等待著皇後快快進宮。

看到兒子這般著急的模樣,西太後笑著說:“皇上,這種事情都讓你坐立不安,若你一旦親政後,比這重要的事情多得很,到時你如何應付?”同治皇帝被母親說紅了臉,他低頭一個勁兒地搓著手,故意掩飾,說:“兒沒坐立不安呀,隻是總想來看看額娘。”“想看看額娘,怎麼以前沒這樣,這幾天,你一天幾次來額娘這兒。皇上瞞不過額娘,有什麼話兒,快說吧。”同治皇帝看見西太後和顏悅色,便大膽地問:“額娘,再過三天皇後就進宮了,一切事務都準備好了嗎?”西太後點了點頭,說:“額娘早已安排內務府籌備大婚事宜,他們豈敢怠慢?現在一切準備就緒。”“謝額娘。”同治皇帝顯得很激動,西太後淡淡地一笑,輕聲說:“母子倆談什麼‘謝’字。不過,皇上心中有感激之情,也算額娘沒白疼你十幾年。唉,這些年來,額娘過得很辛苦,皇上全都看在了眼裏,日後皇上親政後,總不會忘記額娘的辛苦吧?!”同治皇帝被母後說得有些感動了,畢竟是母子倆,血肉相連,西太後一番真情表白深深地打動了同治皇帝的心,他動情地說:“額娘,這十幾年的辛勞,兒全看在眼裏、記在心裏,兒不會辜負額娘的。”西太後溫柔地拉著兒子的手,輕聲細語:“這幾天,皇上更應保重龍體,後天皇後一進宮,還有很多禮儀要進行,隻恐皇上會很辛苦。”

同治皇帝開心地一笑,剛毅的臉上掠過一絲溫情,很像他的父皇鹹豐皇帝。西太後見了,猛然間一陣酸楚,臉上立刻籠罩了一層烏雲。

同治皇帝認為自己又惹惱了母親,很有些惶恐,連忙問:“額娘,您怎麼了?”

西太後拍打著兒子的手,低聲道:“沒什麼,額娘隻是想起了你父皇。你就要成婚了,先帝在天之靈一定會很安慰的。”一提起鹹豐皇帝,同治皇帝也有些難過。在他的記憶中,父皇是那樣慈祥、溫和,父皇躺在冰冷的墓穴中已十一年。這十一年來,兩宮太後不但撫養大一代君王載淳,而且還苦苦地撐著大清的江山,他對兩宮太後是心存感激的。於是,同治皇帝鄭重地說:“額娘,兒子不會讓你失望的。一旦兒子親政後,一定會送給額娘一份厚禮,以盡人子的孝心。”

西太後驚奇地問:“皇上準備送什麼厚禮?”

“保密!”

母子倆會心而笑,儲秀宮裏春光融融,母子間的一切誤解在這一瞬間全消失了。

這一刻,西太後感到十分幸福,幾個月前立後之爭帶來的煩惱,此刻已被母子親情化解。西太後心想:“不管立誰為皇後,一旦進宮後,我都要盡心調教,使她成為順乎我心的好兒媳。”

同治十一年九月十五日,同治皇帝一大早便催促著太監為他穿戴整齊,他激動的連早膳都沒用好,匆匆吃了一小塊薩其瑪,便推說肚子飽了。老太監張文亮看在眼裏,心中直笑。五十多歲的他樂顛顛地望著自己親手抱大的皇上,竟也激動得熱淚盈眶。

這時,鍾粹宮的太監來報:“皇上,母後皇太後請皇上快入太和殿,皇後一會兒就到了。”

同治皇帝立刻應聲道:“朕這就去太和殿,回去告訴太後,請她放心吧!”

“嗻!”

皇宮裏早已到處張燈結彩,太監、宮女全換上了新裝,宮裏各處幹淨明亮,人人臉上掛著笑容。同治皇帝悄聲對禦前太監說:“瞧,皇後進宮,人人歡喜,朕更高興。這是好兆頭,預示著朕將大展宏圖,預示著大清將一片輝煌。”

禦前太監樂得合不上嘴。

同治皇帝太和殿落座,他哪裏坐得穩,兩眼直往門外望,一心想早一刻見到人們稱頌的阿魯特氏。

崇綺府邸熱鬧非凡,新皇後阿魯特氏已穿戴整齊,鳳冠霞帔擁在身,笑容可掬喜在心。她覺得有些飄飄然,幾天前,同治皇帝加恩封父親崇綺為三等承恩公,封母親瓜爾佳氏為一品夫人。今天,皇上又遣悖親王奕誴為正使、貝勒奕勖為副使,兩人特奉皇後冊寶,冊封她阿魯特氏為皇後。

這位十九歲的滿族貴族姑娘,一旦踏進皇宮正門,便是眾人膜拜的皇後娘娘。她早已聽說同治皇帝性情溫和,隻是有些頑皮,便暗下決心,以溫柔與賢淑善待比她小兩歲的丈夫。將來皇上親政後,幫助丈夫坐穩江山、奉養兩宮太後,一年後若能為皇上生位小龍子,那則是天遂人願,喜上加喜。

“皇後鳳輿起轎!”

一聲令下,皇宮裏前來迎娶的儀仗隊頓時樂鼓齊奏,香氣四溢,花團錦簇、珠圍翠繞的皇後娘娘被宮女彩娥擁著入了鳳輿,太監緊跟四周,啟行至皇宮。一路上,仙樂瑟瑟、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悖親王奕誴坐在八抬大轎裏,前麵引路,皇後的風輿緩緩前行。人們隻能遠遠地注視金飾玉繞的鳳輿,誰也目睹不了皇後的芳容,都不免有些遺憾。可是,人們依然是興高采烈的,以自己能看到雄偉,壯觀的皇家儀仗隊而自豪。

不多時,皇後的鳳輿便進了宮,至玉階降輿。文武百官早已恭候多時,他們雖不敢抬頭正視一下皇後,但免不了偷偷地瞅一眼皇後的身姿。隻見皇後由坤寧宮的宮婦攙扶著,款款地走過玉階,然後奔至坤寧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