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可以取得成功的。被美國紐約《時代》雜誌稱為在總統、議員和報界人士當中從容周旋的“法律家、體育家、政治家、華盛頓政府的柱石人物”的美國著名律師愛德華·貝內特·威廉斯這樣說:
“我認為‘成功’或者‘勝利’這個詞的定義,是最大限度地發揮你的能力——包括你的體力、智力以及精神和感情的力量,而不論你做的是什麼事情。如果你做到了這一點,你就可以感到滿足,我認為你便是成功者了。”
威廉斯是個認真下大力氣、對於作出成就感到非常喜悅的成功者,是個突出的典型。在很多領域裏獲得成功的人,都是以一心進取、發揮才幹、竭盡全部可能力量為特點的。
還有另外的一些成功者,也都異口同聲地表達了這樣的思想。美國著名女網球運動員查爾頓·赫斯頓說:
“我從上中學的時候起就向往成功,而且總是取得成功。我希望成功,希望盡可能多地做些事情,並且都做好——搞電影,搞我所嚐試的各種體育活動,參與政府發展國家的活動,搞美國電影學會的工作,擔任電影演員同業公會主席,還參加了其它許多委員會的工作。
“我做力所不及的事情,承擔超額的任務,從事可能完不成的工作。”
生活當中唯一有價值的,便是盡一切可能把事情做得好些。當然,我們應該歡笑,應該快樂。但是如果無所成就的話,還有什麼可歡樂的呢?
六、健康人格方案
捉弄牧師
有一位牧師在講壇上說教,馬克·吐溫討厭極了,有心要和他開一個玩笑。
“牧師先生,你的講詞實在妙得很,隻不過我曾經在一本書上看見過,你說的每一個字都在上麵。”
那牧師聽了後不高興地回答說:“我的講詞絕非抄襲!”
“但是那書上確是一字不差。”
“那麼你把那本書借給我一看。”牧師無可奈何地說。
於是,過了幾天,這位牧師接到了馬克·吐溫寄給他的一本書——字典!
1.健康人格是成功的前提
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如何對付由於現代科技社會的高速化、高效率、高度文明造成的人的心理的軀體的種種不適應,人際關係中斷的矛盾、衝突所帶來的病症,是現代人麵臨的重要課題。要喚醒人們潛在的人格力量,戰勝現實生活麵臨的困境和難題,首先是要樹立現代人健康的生活價值觀。
健康人格作為一種人的行為方式,其主要的人格行為取向,被認為是個人充分地發揮其潛能和價值。馬斯洛認為“健康人格”就是“自我實現”的人,羅傑斯把“健康人格”看作是為美好生活而奮鬥的人,他說:“這種美好生活的過程不是怯懦者所能領略的生活。它意味著一個人的潛在能力愈益成熟的延伸發展。它意味著勇氣成為這樣的人。它意味著全身心地投入生活的洪流。可是,極其令人興奮的人世間的事情是,當個人取得內在自由時,他就會選擇這一形式過程作為美好的生活。”心理學家哥爾德斯坦則認為,健康就是一種價值。一個人要實現自己的本質,就不能不在病態和健康之間做出選擇。離開了健康的人格,就不能充分展示個人的全部才能和價值。他指出:“在強調選擇健康的重要意義時,我們所說的健康不是指那種單靠自然科學方法就能理解的客觀狀況。它寧可說是一種和一個人怎樣看他的生命價值的心理態度有聯係的狀況。‘健康’於是表現為一種價值;它的價值是由個人實現他的本性的能力達到怎樣的程度——至少在他看來是重要的程度——構成的。”
因此,對於現代人健康的生活價值觀取向的選擇,健康人格無疑是其最主要的對象。它不僅對於個人是重要的,而且對於社會也是重要的。一個人要在其社會中,甚至在其家庭中,做一個有作為的參與者,就必須能夠和他人建立積極的關係。那種慣常對人懷有敵意、猜忌、嫉妒、分裂之心的人,那種陰陽怪氣、隻顧自己性格古怪孤僻的人,既不可能很好地參與社會生活,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和價值,還會給社會上人與人的關係帶來傷害。因此,選擇健康的生活價值取向,不僅是個人生活的要求,也是社會的要求。積極地培養自己的健康人格,使自己能夠很好地適應社會生活,保持內心的和諧和人格的完整,體現自我人格的智慧、美感和力量,對於個人和社會都有重要的意義。
一般來說,健康人格作為一人的健全的生活行為方式和健康的生命價值觀,它體現了人的自我選擇的能力和自主性、自我控製的能力,對現實具有客觀而深刻的感受力,正確對待外界的影響的能力,並以寬容的態度,承認現實,適應現實,保持內心的平衡和滿足狀態的能力,同時又能保持著旺盛的創造精神。
2.自我認可原則
所謂自我認可,是指健康人格對自己有著較為明確的了解,能客觀地認識自己和評價自己,既承認自己的能力和才幹,又承認自己的不利條件或限製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