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丁克"家庭怎耐人言可畏(1 / 1)

楊山川和孫燕燕是北京海澱區某重點中學的高中同學,1992年,他們同時考上了北京一所綜合性大學的中文係。上了大學後,由於學習不再象高中時那樣緊張,加上大學生活豐富多采,楊山川和孫燕燕有了更多接觸的機會。漸漸地,二人的感情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大二那年,他們確立了戀愛關係。

1996年,大學畢業的楊山川應聘到一家媒體做編輯,孫燕燕則在一家廣告公司做了文案策劃。兩年後,他們在雙方父母的資助下,在東四環貸款買了一套兩居室,並攜手踏上了婚姻的紅地毯。

楊山川和孫燕燕都是思想前衛的時尚青年,喜歡盡情地享受生活。他們不願意因為生孩子而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尤其看到周圍的人為了生兒育女把自己搞得疲憊不堪,喪失了自我,就更是覺得很不值得。而且,他們還想等有了一定的物質基礎,就去國外繼續深造。所以,他們從結婚起就商量好,做一個快樂的"丁克"家庭。

"丁克"家庭果然很幸福,當別的人整天忙著照顧孩子、做永遠也做不完的家務時,楊山川和孫燕燕卻有著足夠的時間去享受生活。平時,他們不想做飯時,就一起去飯館,或去夜市吃小吃。吃飽後,或者一起散步,或者去看場電影。每到周末,他們還會一起騎上自行車去郊遊、野餐。因為沒有孩子的拖累,他們在經濟上相對寬鬆了許多。因此,孫燕燕經常去購買一些時裝,將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每當看到楊山川和孫燕燕過著如此浪漫的生活,同事和朋友都會非常羨慕他們。尤其是那些有孩子的人,更會後悔得要命。

楊山川和孫燕燕感受著這一切,非常慶幸自己選擇"丁克"的英明。有時,他們還會教育那些即將結婚的同事和朋友,要活得象他們一樣瀟灑快樂,千萬別上了"賊船",否則後悔都來不及。

結婚後,楊山川和孫燕燕主動向雙方父母講了自己不要孩子的決定。雙方父母都是知識分子,表示尊重他們的選擇。平時,也常常有人問他們什麼時候要孩子,他們都會解釋說自己要做"丁克"。大家除了表示不理解外,也並沒有說什麼。可是,隨著他們結婚時間越長,各種議論也多了起來。

2001年10月的一天,孫燕燕在單位的衛生間裏,無意中聽到有兩位同事在悄悄議論著:"你說孫燕燕是真的不想要孩子嗎?我就不信她老公能同意。""是啊,別是她有什麼毛病吧?或者,是她老公沒有生育能力?""別的同事也曾懷疑過,因為她好象也挺喜歡小孩子的嘛。咱們單位有同事帶孩子來,她總是特有耐心地哄著他們玩兒。""我覺得,她嘴上說要當"丁克",實際上是不得已。"

聽了這些議論,孫燕燕頓時覺得非常氣憤。她沒想到,大家在私下裏竟然這樣猜想她,這是她從來也沒預料到的。她本以為,社會發展到了今天,人們都有了更多選擇生活的自由。可是,封建傳統的觀念竟然是這樣的根深蒂固。難道不要孩子,就是因為沒有生育能力嗎?

當天晚上,孫燕燕對楊山川講了在單位發生的事情。她說:"你說可笑不可笑,他們竟然這樣猜想咱們。"楊山川聽後說:"其實,我早就聽到這種議論了。我們單位有一位30多歲叫陳菊的大姐,在辦公室裏問過我許多次了,為什麼不要孩子。我跟她解釋,說咱們是"丁克"家庭,可她不信,還跟同事打賭說,如果兩年之內咱們再不要孩子,肯定就是不能生。"孫燕燕說:"是嗎?那你怎麼不跟我說啊?"楊山川說:"我不是怕你聽了心裏煩嗎?"

後來,楊山川和孫燕燕聽到的議論越來越多了,親戚朋友也紛紛向他們的雙方父母打聽。漸漸地,雙方父母有些沉不住氣了,勸他們還是隨大流,要一個孩子吧,省得別人嚼舌頭根。而楊山川和孫燕燕在單位裏,再也沒有了過去的坦然,好象總覺得大家在用一種探尋的目光看著他們,似乎要找出他們不要孩子的真正原因。

楊山川和孫燕燕怎麼也想不通,自己做"丁克"家庭,礙著別人什麼事了。他們第一次深刻體會到,什麼叫人言可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