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把這件事告訴我嗎?”
“我很想知道你自己的想法。”
“看來你似乎有不一般的感受吧!”
“能把這件事情和我談談嗎?”
“我可以了解事情的經過嗎?”
(3)耐心傾聽子女的心聲
每個子女都希望能與父母成為很好的朋友,可以傾聽自己的感受,可是大部分子女都不能得到父母的正麵理解,原因可能就是父母從不知道積極傾聽孩子訴說的重要性:傾聽可以幫助父母們越過理解的鴻溝,與子女進行有效溝通。
(4)經常與子女傾心交談
傾心交談意味著將談話更深入,而不是將問題隻停留在表層意義上的泛泛之談,解決泛泛之談不能解決的問題。泛泛之談通常是這樣的:
艾米:“媽,明天我們要考物理了,我擔心會不及格。”
媽媽:“怎麼這樣想呢?你以前每次考物理不是也都及格了嗎?”
艾米:“話是不錯,可是……”
媽媽:“別擔心了,我能夠體會到你現在的心情。我在你這年齡也會這樣,隔一陣子情緒就會陷入低潮,消極的念頭總是出現。擺脫現狀的最好辦法就是積極樂觀一點,對自己說:這次考試我一定能考好,因為我從未不及格。往好的方麵想,好好地溫習功課,相信你一定會考得很好。”
艾米:“好吧。那就聽你的,我試試看吧。”
這種交談很明顯是泛泛之談,母親與女兒根本沒有進行徹底的溝通,女兒的心事做母親的也不甚了解。她隻是泛泛地提出一些勸告和保證。其實,這種做法是對女兒的不尊重,女兒會這樣想:她根本就不了解我,不關心我。
換一種方式,情況就不一樣了:
艾米:“媽,明天我們要考物理,我擔心會不及格。”
媽媽:“你能告訴我你為什麼這麼害怕考不及格嗎?”
艾米:“我清楚地明白,我的物理成績一直不好。而且這次不同的是新物理,我們要用新方法來做題,我對新方法根本不了解啊,我從來沒有學過,所以我很害怕。”
媽媽:“你在為這次考試內容的改變而擔心對不對?”
艾米:“是的!為此我已經溫習了好多次,可是還是不懂。”
媽媽:“看了好幾遍還是不懂,這的確會令人擔心。”
艾米:“是啊!你能不能幫幫我?如果我弄懂了原則,問題就解決了。”
媽媽:“哦,令你困擾的是原則問題,對嗎?”
艾米:“嗯。”
媽媽:“好的,我很樂意幫忙。讓我們共同探討一番,一定會弄清楚的!”
艾米:“太好了,謝謝媽媽!”
二者進行一下對比,效果自然很鮮明。前者,母親不是真的了解女兒的困難,隻是做了泛泛的解答,結果女兒的問題不但沒有解決,還使女兒有了消極的情緒。後者,母親不僅弄懂了女兒的心事,還能積極地參與進來,希望通過自己的幫助,女兒的問題能得以解決。
身為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能夠及時地發現困擾孩子的情緒問題,並能及時地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去聆聽孩子的心聲,耐心地為孩子講解道理,在接受的基礎上告訴孩子,你是愛他的。這樣做,不僅增進了父母與子女間的關係,還能夠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