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不但能夠讓對方接受你的建議、勸阻甚至指責,還能給大家帶來快樂,或者可以活躍氣氛,所以,人們應該學著要把幽默毫不猶豫地表達出來。但是,當你發現周圍的氣氛並不適合講幽默話時,就必須停止。另外,在講幽默話時還應特別注意幽默的對象,一定要區分對方是什麼樣的性別、身份、地位、閱曆,文化素養和性格,不要認為任何人都開得起玩笑。
一般情況下,在熟人、同鄉、同學、親戚、老同事、老部下之間,可以開一些適當的玩笑,可以說一些幽默風趣的話來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由於兩者之間關係不錯,即使開玩笑開得有些過火也不會傷害對方。
可是如果對方是上級、名人、長者、陌生人、女性,特別是妙齡少女、性格憂鬱或孤僻的人,或者是對工作、職業不滿的人,最好不要隨便跟他們開玩笑。就算是說幽默話時,也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
5.用“幽默”解決麻煩
談吐幽默的技巧有很多很多,知識是學之不盡的。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幽默風趣的場合,要注意分寸。要達到一個良好的效果,就不要刻意挖苦和嘲笑別人,不要以模仿他人的動作或講話時的樣子來取笑他人。這樣,幽默才能取得解決麻煩的效果。
日常怎樣利用幽默來擺脫尷尬呢?以下幾點可供參考:
(1)相互對比
用對比去揭示事物的不一致性,造成幽默的效果。比如甲對乙說:“丙這個人什麼都不缺,除了美德和才幹。”實際上是說丙是個無德無才的人。
(2)正話反說
正話反說,用與本意相反的話來表達本意。毛澤東同誌駁斥美國的艾奇遜時說:“蔣介石在美帝國主義的幫助下,幾百萬個中國人被殺死,說不是為別的,隻是為了門戶開放,為了使中國的行政和領土完整得到更好的尊重,為了對任何外國控製中國的控製。”毛澤東其實說的正是反話,因為美帝國主義本意就是為了更好地侵略中國,瓜分並控製中國。
在費城舉行的一次憲法會議上,出席者們在人種、宗教等方麵的差異導致了立場的不同,使得會議中充滿了互不信任的氣氛。讚成派和反對派之間展開了相當激烈的討論,言辭都非常尖銳,甚至還有人身攻擊。
眼看討論將以毫無結果而告終,持讚成意見的富蘭克林適時站了出來。他不慌不忙地對人們說:“事實上,我對這個《憲法》也並非完全讚成。”
此話一出,紛亂的情形立刻好轉,反對派人士都用懷疑的眼光看著富蘭克林。富蘭克林停了一會兒,繼續說道:“對這個《憲法》,我並沒有信心。出席本次會議的各位,也許對於細則還有些異議。不瞞各位,我此時也和你們一樣,對這個《憲法》是否正確抱有懷疑態度,我就是在這種心境下來簽署《憲法》的……”
經富蘭克林這麼一說,反對派的激動情緒終於平靜下來,因為他們想讓時間驗證一下它是否正確。就這樣,美國《憲法》得以順利通過。
(3)話裏有話
說話時含而不露,話中有話,意在言外也是幽默的一種方式。
有一位青年帶著自己的一篇小說,來到一雜誌編輯部,編輯看了他的小說後,就問:“這是你自己寫的嗎?”
青年滿懷心喜地說:“是的,為了使它更完美,我光構思就花了一個月時間,然後又用了兩天時間才把它寫出來,寫作的過程可真苦呀!”
其實那個編輯早就看出他是抄襲的,但卻沒有直接說出來,他故作驚訝,而又幽默地說:“啊,偉大的契訶夫先生,什麼時候您又複活了啊!”
的確,那個青年的小說是抄襲的贗品,他聽了編輯的話,感到非常地羞愧,非常內疚地離開了編輯部。
(4)先肯定後反駁
可以通過邏輯思維的推斷法,先假設對方的觀點是正確的,然後再從他的觀點中推論出一個荒唐可笑的結論來,同樣也可以造成一種幽默。
湖南有這樣一個民間故事:巧姑是一個聰明能幹的人,公公張老漢因為有一個這樣的媳婦而感到自豪。於是,張老漢在大門上寫了幾個大字“萬事不求人”。知府的官老爺看到這幾個字後,認為張老漢沒有把他當回事,一氣之下派人把張老漢抓了起來,而且有意為難他,要張老漢必須在三天內做好一件事——要張老漢找到一個由公牛產下的小牛犢。
三天過後,知府來了,讓張老漢出來見他,並把那隻牛犢帶來。巧姑說:“稟告大人,我公公出去了,沒在家。”
知府厲聲喝道:“他竟然敢逃跑。”
巧姑說:“我公公並沒有逃跑,而是去生孩子了。”
知府感到奇怪就說:“世界上隻有女人會生孩子,男人哪會生孩子呀?”
巧姑立即反駁道:“既然男人不能生孩子,那麼公牛又怎麼會生牛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