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安慰話暖人心,真心話情更濃(2)(1 / 3)

人類普遍渴望自己擁有“親和力”,因為這是渴望與他人親近、和諧相處的一種心理狀態,也可以說是人類最基本的內心需求。

就像是孩子會依戀父母、老人會眷念兒女、兄弟姐妹都會相互幫助一樣,人生的旅程也是靠這種相親相依的關係走完的。這種親和力,既是情感歸依的起因,同時也是激發人際交往的動力,它對平衡人類心理、克服勢單力薄之不足,起著非常好的調節作用。人類憑借著親和力,使自己如此堅強而有力地屹立在大自然的麵前。人的這種求生動機,也是語言親和力的表現之一。

人都有七情六欲,在情感方麵也有喜怒哀樂,正是因為有了豐富的感情,世界才會使人類產生一種歸屬動機。當人們遇到了喜悅或是悲傷的時候,往往會急欲找人傾吐,因為這樣可以得到理解與寬慰,也可以使人在情感方麵有所寄托。所以親和力的第三種表現就是“歸屬動機”。

總的來說,人類語言的親和力是多重的,並不是單一化的一種表現,也是非常複雜。像上麵舉出來的三種情況也隻是占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當然還有就是社會比較動機、自我實現動機等。

那麼如何建立語言親和力呢?

孔子在周易《十翼》中這樣寫道:“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古語也有句話如是說:“同聲相應,同氣相求。”說的其實都是一樣的道理:類似的人彼此之間比較容易相處與親近。因此,在提高自己親和力的時候,可以嚐試用一些方式與他人配合,讓他人感覺到我們是可以親近與信賴的。

要培養這樣的技巧,最主要的就是要配合別人的感受,就像下麵這個小例子。

為了推行新政,一位首相在公眾場合舉行公開演說。演講正在進行,一個雞蛋從人群中飛出,正好打中這位首相的臉。安全人員馬上搜尋滋事者,結果發現扔雞蛋的是一個小男孩。

安全人員報告首相後,首相先是指示屬下放開小孩,而後又馬上叫住小孩,並當眾叫助手記錄下小孩的名字、家裏的電話與地址。台下聽眾猜想首相可能要對小孩進行處罰,都感到有些不安。

這時,首相對大家說:“我的人生哲學是要在對方的錯誤中發現我的責任,並找到對方的優點。剛才那位小朋友用雞蛋打我,這種行為是很不禮貌的,但我不會責備他。因為作為首相,我有責任為國家儲備人才。那位小朋友能夠從那麼遠的地方,將雞蛋扔得這麼準,證明他是一個可以塑造的人才,所以我要將他的一些情況記下來,以便能更多地了解他,促使其將來能成為我國的棒球選手,為國效力,這就是我的最大願望。”

首相的一席話打消了觀眾的顧慮,演說繼續進行。

一位真正成功人士是有一副好口才的,而之所以有一副好口才,關鍵是他掌握住了語言親和力。所以語言親和力對是否擁有好口才也起著重要作用,要想提高自己的口才能力,必須提高自己的語言親和力。

6.過火的玩笑等於惡語中傷

凡是精明的人,在與人開玩笑時都會為自己留有餘地,他們能夠把握住開玩笑的度,讓玩笑成為緩解氣氛、消遣娛樂的好幫手,而不是把玩笑作為攻擊他人的武器。

有些人開起玩笑來不管不顧,隻顧自己與他人開心,而忽視了被開玩笑者的心情,這種行為是做人的大忌。

某廣告公司裏的一位女員工小張,或許是因為婚姻有了歸屬、生活穩定的緣故,新婚不久就開始發福。

有一天,單位一位男同事的妻子來公司給丈夫送東西,不料與小張相遇了。由於恰好與小張是舊相識,大家聊了一會兒。突然,同事的妻子大聲對小張說:“哎呀,你怎麼搞得呀,現在胖成這個樣子,臉胖得都看不到眼睛了,再發展發展真的不堪設想啦!”

在場所有人聽了都大笑起來,可小張的臉色卻頓時沉了下來,沒說一句話,轉身離開了。等笑她胖的人都走了以後,小張再也壓不住心中的火氣,自己在房間裏發起脾氣。這位同事送走妻子回來後,見此情景立即賠不是,場麵搞得十分尷尬。後來,小張再也沒有與這位同事的妻子來往。